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7:07

  本文关键词: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亨廷顿 政治发展 政治改革 政治稳定


【摘要】:中国近来三十年之发展是通过改革释放社会活力所取得的成就,在经济领域持续的改革带来了中国崛起之希望,但是,不少有识之士和学者都指出了在政治领域改革的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现状对于国家长远发展存在可能的隐患,启动政治改革的呼声也声声入耳。如何解决好发展与稳定的问题,是中国未来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充分利用现有政治资源的基础上,寻找适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最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深入挖掘,对为巩固经济现代化成果而谋求政治改革进行研究与讨论。既要认识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提出、形成、发展,也要对于改革目标、改革环境、改革所需的条件进行分析总结,要在政治改革思想的研究中发掘实现民主自由、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的更高价值。 亨廷顿在发展政治学的范畴内,通过现实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因为谋求经济发展导致的政治不稳定,并指出进行政治制度化建设提升政治体系的吸纳能力对于缓解政治参与压力的重要意义,而政治发展要依靠有力的领袖与政党结合费边式的与闪电战式的策略由政治改革来实现。结合亨廷顿的政治改革思想,身处变化社会中的中国要加强政治制度化建设,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通过建设政治参与渠道从而提升政治吸纳能力,消解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权为公用、权为民用。政治改革的道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但是建设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追求社会自由、公平、正义的政治改革是中国人民最大的福祉所在。
【关键词】:亨廷顿 政治发展 政治改革 政治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导论9-18
  • (一) 选题缘起9-11
  • 1. 选题背景9-10
  • 2. 研究价值10-11
  • (二) 文献综述11-14
  • 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2.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3. 简要评述14
  • (三)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14-15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五) 创新点和难点16-18
  • 一、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渊源18-26
  • (一) 亨廷顿的研究经历18-19
  • (二) 亨廷顿政治思想的理论渊源19-22
  • 1. 尼布尔对亨廷顿的影响19-20
  • 2. 马基雅维利对亨廷顿的影响20-21
  • 3. 霍布斯对亨廷顿的影响21-22
  • 4. 自由主义历史观对亨廷顿的影响22
  • (三) 政治发展学的流派与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22-26
  • 1. 结构功能学派23
  • 2. 社会进程学派23-24
  • 3. 比较历史学派24
  • 4.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24-26
  • 二、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26-46
  • (一) 政治改革的主要作用26-30
  • 1. 对政治权力的有效安排26-27
  • 2. 把控政治制度化的进程27-28
  • 3. 疏解政治参与的压力28
  • 4. 优化政治家与政党的组织作用28-30
  • (二) 政治改革的目标30-33
  • 1. 政治秩序的稳定30-31
  • 2. 政治权威的树立31-32
  • 3. 政治现代属性的获得32-33
  • (三) 政治改革的压力33-37
  • 1. 中产阶级34
  • 2. 市民、知识分子和大学生34-35
  • 3. 乡村以及农民35-36
  • 4. 深化改革与缓解改革压力36-37
  • (四) 政治改革的风险37-40
  • 1. 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不协调38-39
  • 2. 强力政党的利弊39-40
  • (五) 政治改革的动力40-43
  • 1. 执政党建设41-42
  • 2. 合法性基础的强化42
  • 3.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42-43
  • (六) 政治改革的策略43-46
  • 1. 闪电战式的改革44
  • 2. 费边式的改革44-45
  • 3. 闪电战与费边式的结合45-46
  • 三、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简要评述46-59
  • (一) 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价值46-50
  • 1. 政治改革是全面发展的推动力46-47
  • 2. 明确对现代政治价值的追求47
  • 3. 扩大合法性基础的重要意义47-48
  • 4. 执政党的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48-49
  • 5. 政治参与制度化的重要作用49-50
  • (二) 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的局限性50-52
  • 1. “西方中心论”的惯性思维50-51
  • 2. 研究方法与指标设计的缺陷51
  • 3. 预见性的缺失51-52
  • (三) 亨廷顿政治改革思想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52-59
  • 1. 建设法治国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52-54
  • 2. 建立更高级的政治文明形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54-55
  • 3. 挖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力55-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莉莉;;亨廷顿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理论的解构[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4期

2 李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以亨廷顿政治发展的视角解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王浦劬;;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4 杨景志;;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和谐性过渡——亨廷顿的政治现代化理论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肖斌;青觉;;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政治学思考——基于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的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6期

6 韩奇;曲建晶;;亨廷顿政治制度化理论的回顾与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陈晓律;关于现代化理论的若干思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俞可平;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4期

9 林志友;;从亨廷顿改革理论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浦劬;;论中国社会公共政治的形成与实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876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76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