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8:30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研究
【摘要】:利益问题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因此,尊重人的利益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体现。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利益的视角剖析社会表象下的深层原因,是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本论文以利益整合为主题开展的全部研究工作,正是基于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执政党利益整合实践的历史与现实的宏观思考和微观体察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以往的革命和建设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是一个正确而伟大的政党。虽然如此,党面临的执政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当前面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困难和挑战非常严峻,社会阶层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利益矛盾凸显,利益结构复杂,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腐败多发对利益分配的扭曲,等等,都在考验着执政党的抗压能力和执政水平。利益整合是政党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能否有效进行利益整合,不但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地位的稳固,还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本论文研究出发点正是立足于这样迫切的现实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和梳理了利益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思想,总结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的利益整合的做法、经验与不足,对比研究并借鉴了国外执政党的做法经验,进而探讨了当前如何继续深入推进利益整合的路径和保障机制。以这样的一个研究思路,笔者将论文分成八章内容进行详细论述: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思路,即对已经分化的社会阶层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整合各阶层利益的路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第二章,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内在机理分析。围绕着利益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利益整合概念、功能、原则和价值进行了解析,指出人是利益的主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利益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利益具有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作用,利益整合具有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在核心概念解析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益整合与执政党、利益整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利益整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对利益整合的理论贡献。主要阐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对中国各方面利益进行整合理论的思想升华,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利益整合理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执政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第四章,中国共产党对利益整合的实践探索。回顾并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建设、改革实践历程,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利益整合内容和主要做法,包括:在经济建设方面,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手段平衡各方利益,以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为目的实现结构均衡;在政治建设方面,对党内利益、党和人民之间利益的整合;在社会建设方面,结合民生的改善,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重视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建设,加强文化引领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在生态建设方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路径,重视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第五章,我国利益整合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启示。结合第四章的内容,引出相关问题,并结合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实践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启示:利益整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顶层制度设计为保障,有效动员社会参与,推动利益良性流动,最终实现公平正义。第六章,国外执政党利益整合实践考察与经验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执政党在利益整合中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制度特点和国情实际,提出适合执政党参考的基本经验。第七章,和谐社会视域下深入推进利益整合的路径探讨。在实践总结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利益整合的对策,即聚焦经济利益分配均衡,稳健发展增量民主,公平享有发展成果,培育弘扬和谐的文化精神,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第八章,构筑”四位一体”利益整合保障机制。为了更好地保证利益整合路径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一系列的机制建设做为保障:主导力量作用机制,这是利益整合主体的建设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这是利益整合客体的建设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核心是法治和民主,这是利益整合的两只手,讲求一手要硬,一手要软,软硬结合,有力保障利益整合实施路径的畅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和谐社会 利益 利益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5;D0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6
- 第一章 绪论16-29
- 1.1 选题背景16-17
- 1.2 研究意义17-20
- 1.3 研究现状20-26
- 1.4 研究思路26-29
- 1.4.1 研究视角26-27
- 1.4.2 研究方法27-28
- 1.4.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28-29
- 第二章 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内在机理分析29-47
- 2.1 利益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29-36
- 2.1.1 利益理论内涵29-32
- 2.1.2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内涵分析32-36
- 2.2 利益整合理论36-41
- 2.2.1 利益整合概念厘清36-38
- 2.2.2 利益整合功能分析38-39
- 2.2.3 利益整合基本原则39-40
- 2.2.4 利益整合价值判断40-41
- 2.3 利益整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1-47
- 2.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溯源和时代意蕴42-45
- 2.3.2 利益整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路45-46
- 2.3.3 利益整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46-47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利益整合的理论贡献47-55
- 3.1 毛泽东论利益整合47-48
- 3.1.1 利益整合的前提条件——利益矛盾具有非对抗性47-48
- 3.1.2 利益整合的依靠力量——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8
- 3.1.3 利益整合的工作机制——统筹考虑和均衡各方利益48
- 3.2 邓小平论利益整合48-50
- 3.2.1 利益整合的基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8-49
- 3.2.2 利益整合的手段——妥善协调利益关系49
- 3.2.3 利益整合的原则——三结合,三兼顾49-50
- 3.2.4 利益整合的方针——兼顾效率与公平50
- 3.2.5 利益整合的保障——强化民主法制建设50
- 3.3 江泽民论利益整合50-52
- 3.3.1 丰富了利益整合的对象——利益主体内涵51
- 3.3.2 分析了利益整合的必要性——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客观存在51
- 3.3.3 提出了利益整合的原则和方针——贯彻“三个代表”思想51-52
- 3.4 胡锦涛论利益整合52-55
- 3.4.1 利益整合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52-53
- 3.4.2 利益整合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53
- 3.4.3 利益整合的根本保障——制度建设53-54
- 3.4.4 利益整合的突破.——民生问题54-55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对利益整合的实践探索55-89
- 4.1 经济利益整合实践55-63
- 4.1.1 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手段平衡各方利益55-58
- 4.1.2 以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为目的实现结构均衡58-63
- 4.2 政治利益整合实践63-72
- 4.2.1 推行党内民主整合党内政治利益64-65
- 4.2.2 积极推进党内外政治利益的整合65-69
- 4.2.3 政府赋权与民众争权的博弈69-72
- 4.3 社会利益整合实践72-82
- 4.3.1 劳而无忧——切实保障公民的劳动权72-75
- 4.3.2 以人为本——积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75-78
- 4.3.3 民生为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78-82
- 4.4 文化利益整合实践82-85
- 4.4.1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83
- 4.4.2 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83-84
- 4.4.3 重视塑造良好文化发展环境84-85
- 4.5 生态利益整合实践85-89
- 4.5.1 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路径优化86
- 4.5.2 重视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86-87
- 4.5.3 深化污染防治,加强综合整治87-89
- 第五章 我国利益整合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启示89-103
- 5.1 存在的问题89-99
- 5.1.1 经济利益存在失衡现象89-93
- 5.1.2 政治利益整合面临的瓶颈93-94
- 5.1.3 社会建设存在的不足94-96
- 5.1.4 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96-97
- 5.1.5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97-99
- 5.2 几点启示99-103
- 5.2.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利益整合的根本保障99-100
- 5.2.2 追求公平正义要贯穿于利益整合的始终100-101
- 5.2.3 形成公众合力是推动利益整合的重要基础101
- 5.2.4 做好顶层设计是推动利益整合的重要手段101-102
- 5.2.5 推动利益良性流动是利益整合的重要渠道102-103
- 第六章 国外执政党利益整合实践考察与经验借鉴103-116
- 6.1 发展中国家执政党利益整合的实践考察——以印度和巴西为例103-107
- 6.1.1 印度执政党利益整合的主要做法104-105
- 6.1.2 巴西执政党利益整合的主要做法105-107
- 6.2 发达国家执政党利益整合的实践考察——以新加坡、美国、德国为例107-112
- 6.2.1 新加坡执政党利益整合的主要做法107-109
- 6.2.2 美国执政党利益整合的主要做法109-110
- 6.2.3 德国执政党利益整合的主要做法110-112
- 6.3 国外执政党利益整合可资借鉴的经验112-116
- 6.3.1 改善民生是执政党利益整合的根本任务112-113
- 6.3.2 社会组织是执政党利益整合的需要力量113-114
- 6.3.3 发扬基层民主是执政党利益整合的有效途径114
- 6.3.4 加强党的建设是提高利益整合能力的关键114-116
- 第七章 和谐社会视域下深入推进利益整合的路径探讨116-142
- 7.1 聚焦利益分配均衡——经济利益整合的重点路径116-120
- 7.1.1 在提振经济水平中夯实经济利益分配基础116-117
- 7.1.2 在改革分配制度中推动经济利益均衡分布117-120
- 7.1.3 在实施利益补偿中弥补经济利益分配遗缺120
- 7.2 稳健发展增量民主——政治利益整合的重点路径120-126
- 7.2.1 以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协同并进助推政治利益整合121-122
- 7.2.2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政治利益整合122
- 7.2.3 以基本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扩大政治参与122-124
- 7.2.4 以探索“适度分权”推动政治利益良性输送124-125
- 7.2.5 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平台整合政治利益125-126
- 7.3 公平享有发展成果——社会利益整合的重点路径126-131
- 7.3.1 注重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纵向流动126-128
- 7.3.2 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医疗服务128-129
- 7.3.3 完善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129-130
- 7.3.4 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问题130-131
- 7.4 培育弘扬和谐精神——文化利益整合的重点路径131-137
- 7.4.1 以“精神和谐”引导“利益和谐”132-133
- 7.4.2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文化公平133-136
- 7.4.3 发挥宗教正能量,助推社会和谐136-137
- 7.5 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生态利益整合的重点路径137-142
- 7.5.1 凝聚绿色共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利益观138-139
- 7.5.2 建设美丽中国,切实保障公民环境权益139-142
- 第八章 构筑“四位一体”利益整合保障机制142-161
- 8.1 构筑利益整合的主导力量作用机制142-147
- 8.1.1 思想主导:思想整合服务利益整合142-144
- 8.1.2 组织主导:通过组织吸纳,壮大主导力量144-145
- 8.1.3 权力主导:在利益整合过程中彰显政治权威145-146
- 8.1.4 政策主导:强化利益整合的政策倾向146-147
- 8.2 构筑利益整合的法律保障机制147-151
- 8.2.1 法治是推进和实现利益整合的重要保障148-149
- 8.2.2 创制或完善利益整合的行政法规和地方立法149-150
- 8.2.3 创制或完善党内相关立法150-151
- 8.3 构筑利益整合的表达协调机制151-155
- 8.3.1 维护社会话语权,奠定利益整合基础151-153
- 8.3.2 完善劳资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153-154
- 8.3.3 主动搭建对话平台,积极推动社会协商154-155
- 8.4 构筑利益整合的社会参与机制155-161
- 8.4.1 执政党应把握社会组织建设的主导权155-158
- 8.4.2 充分发动社会成员参与利益整合158-159
- 8.4.3 培育新的利益阶层倒逼既得利益者159-161
- 结束语161-163
- 致谢163-165
- 参考文献165-17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173-174
本文编号:877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7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