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价值形式批判、否定性革命主体与后共产主义研究——“开放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当代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9 08:03

  本文关键词:价值形式批判、否定性革命主体与后共产主义研究——“开放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当代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开放马克思主义 阿多诺 价值形式批判 否定性革命主体 后共产主义


【摘要】:"开放马克思主义"起初作为一面理论旗帜,目的在于重新集结不同思想传统的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来抵御苏联解体所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危机。而借助90年代阿多诺思想在欧洲的重新发现,他们最终建立起自身的理论范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理论力量。新世纪以来,其主要成员从不同理论向度展开了自己的研究。维尔纳·博内菲尔德延续了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对价值形式问题的关注,力图厘清马克思与阿多诺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关系;约翰·霍洛维拓展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阶级理论内涵,构建了一种否定性革命主体理论;西蒙·克拉克则关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在大量实证考察基础之上完成了自己的后共产主义研究。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开放马克思主义 阿多诺 价值形式批判 否定性革命主体 后共产主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学’形成和发展、意识形态本质及其当代走向研究”(项目号:13&ZD07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和发展”(项目号:10BZX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91.6
【正文快照】: 当1991年底苏联轰然解体之时,历史似乎如福山所言已经终结。面对这个现实,一批源自不同思想传统的英国左派知识分子们于1992年重新集结,他们在反思苏联解体的同时继续坚持运用马克思的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新发展,并打出了一个新旗号来表达自身学术传统,即“开放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达临 ,徐兆寿;褒贬不一的“性革命”[J];西部人;2003年06期

2 韶冲;;“性解放”已不时髦[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4年12期

3 储兆瑞;;西方性革命的没落及其社会学的反思[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2年05期

4 潘绥铭;大学生拒绝“性革命”[J];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06期

5 黄光;;于无声处,,我们已经完成“性革命”?[J];大江周刊(焦点纪实);2007年09期

6 佚名;透视当今中国性革命[J];西部人;2003年06期

7 陈学明;;维护性权利,反对性混乱——对赖希的“性革命”思想之研究[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0年00期

8 ;女事资讯[J];现代妇女;1999年09期

9 潘绥铭;;我所选择的学科[J];群言;1988年08期

10 黄小伟;性革命催进性发明[J];新闻周刊;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文淳;;关于“龙”的争论与性革命[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常征;曹苏;;中国社会性演进的特点[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陈学明;;维护性权利,反对性混乱——对赖希的“性革命”思想之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彭晓辉;;“性革命”理应的指向之一——现代理念的性养生[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康化椿;;《多余的话》:诗性革命家的一部心灵史记[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6 王撬撬;赵蕾;张柏华;;从性娱乐产品消费人群结构浅析性文化转型[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小金;;转型期的性困惑[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8 宋学清;姜子华;;茅盾《动摇》中的性启蒙、民众暴力、与身体惩罚模式[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常征;;探讨中国人的性状态[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刘芬 资料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中国正在发生性革命?[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记者 安会珍;锡应用将撬起一场技术性革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3 鼐康;他山之石抑或前车之鉴?[N];中国邮政报;2003年

4 紫藤;美国校园性革命保持童贞到结婚[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花边画外音:线性革命MindMan[N];电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冉毅;人性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序;论赖希的“性革命”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2 崔苏妍;回归现实的个体[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80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880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