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优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20:03

  本文关键词: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优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我国政党制度 西方政党制度 形成 发展 优势


【摘要】:我国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它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与智慧,是中国人民政治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结晶。我国政党制度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它基本形成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得到初步发展,经历了1957-1976年的曲折历程,改革开放后迎来恢复和全面发展。我国政党制度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上,与西方竞争型政党制度在本质特征、政党关系、政党与政权关系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凸显我国政党制度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优势、和谐的党际关系优势、良好的协商民主优势和兼顾多方面群体利益的优势。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表明,我国政党制度对实现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总结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政党理论,梳理我国政党制度形成过程,认识中西政党制度的不同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实践上发挥和展示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 目前,在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政党制度的内部机制有待优化、参政党理论研究不够、民主党派的参政意识以及监督意识有待强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掣肘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发挥。我们要通过应对挑战,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话语权;解决问题,加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如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参政党理论研究,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等有效途径,有效解决我国政党制度在其优势发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推动中国政治制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我国政党制度 西方政党制度 形成 发展 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21;D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依据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研究的相关文献9-10
  • 1.2.2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研究的相关成果10-14
  • 1.3 研究意义14
  • 1.4 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政党及政党制度16-26
  • 2.1 政党16-19
  • 2.1.1 政党的定义16-18
  • 2.1.2 政党的作用18-19
  • 2.2 政党制度19-22
  • 2.2.1 政党制度的定义19-20
  • 2.2.2 政党制度的类型20-21
  • 2.2.3 政党制度的功能21-22
  • 2.3 政党制度优势22-26
  • 2.3.1 比较优势22-24
  • 2.3.2 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24-26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26-39
  •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理论26-28
  • 3.1.1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26
  • 3.1.2 无产阶级政党与民主政党建立合作关系26-27
  • 3.1.3 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27-28
  • 3.2 列宁的政党理论28-29
  • 3.2.1 关于党的领导权问题的论述28
  • 3.2.2 关于多党合作理论的论述28-29
  • 3.3 毛泽东的政党理论29-32
  • 3.3.1 关于三三制原则的论述30
  • 3.3.2 关于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组织形式的论述30-31
  • 3.3.3 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权问题以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论述31-32
  • 3.3.4 关于推动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的论述32
  • 3.4 邓小平的政党理论32-35
  • 3.4.1 关于阐明民主党派的相关理论32-34
  • 3.4.2 评价我国政党制度优劣的标准34
  • 3.4.3 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34-35
  • 3.5 江泽民的政党理论35-37
  • 3.5.1 明确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5
  • 3.5.2 提出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四条新标准35-36
  • 3.5.3 概述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的内涵36
  • 3.5.4 关于推进民主党派制度化、规范化的论述36-37
  • 3.6 胡锦涛的政党理论37-39
  • 3.6.1 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37
  • 3.6.2 促进我国政党制度的长期和谐37-38
  • 3.6.3 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38-39
  • 第四章 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完善39-44
  • 4.1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形成39-40
  • 4.1.1 “五一宣言”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9
  • 4.1.2 第一届政协的召开标志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39-40
  • 4.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政党制度得到初步发展40
  • 4.2 我国政党制度的曲折发展40-41
  • 4.2.1 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使我国政党制度建设走上崎岖之路40-41
  • 4.2.2 “文化大革命”阻碍了我国政党制度前进的步伐41
  • 4.3 我国政党制度的恢复和完善41-44
  • 4.3.1 我国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建设42
  • 4.3.2 我国政党制度的法制化建设42-43
  • 4.3.3 我国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43-44
  • 第五章 从中西政党制度比较中看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44-55
  • 5.1 竞争型政党制度与合作型政党制度的比较44-47
  • 5.1.1 在本质特征上的不同44-45
  • 5.1.2 在政党关系上的不同45-46
  • 5.1.3 在政党与政权关系上的不同46-47
  • 5.2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47-51
  • 5.2.1 坚强的领导核心优势47-48
  • 5.2.2 和谐的党际关系优势48-49
  • 5.2.3 良好的协商民主优势49-50
  • 5.2.4 兼顾多方面群体利益优势50-51
  • 5.3 实证分析:从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看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51-55
  • 5.3.1 领导核心优势充分展现51-52
  • 5.3.2 党际关系优势充分展现52-53
  • 5.3.3 协商民主优势充分展现53
  • 5.3.4 兼顾多方面群体利益优势充分展现53-55
  • 第六章 影响我国政党制度优势发挥的主要问题55-61
  • 6.1 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面临的挑战55-56
  • 6.1.1 西方国家借全球化之风,利用媒体大肆宣扬西方民主55
  • 6.1.2 腐败问题频繁出现,使一部分人对我国政党制度产生怀疑55-56
  • 6.1.3 国内新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呈现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56
  • 6.2 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56-61
  • 6.2.1 我国政党制度的内部机制有待优化57-58
  • 6.2.2 民主党派参政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不够58-59
  • 6.2.3 参政党理论研究不够59-61
  • 第七章 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路径61-68
  • 7.1 应对挑战,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话语权61-63
  • 7.1.1 加强我国政党制度优势宣传,抵御西方的意识分化61-62
  • 7.1.2 打击各种腐败现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国政党制度的信心62
  • 7.1.3 满足新社会阶层的各种诉求,强化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性62-63
  • 7.2 解决问题,加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63-68
  • 7.2.1 进一步加强政党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63-65
  • 7.2.2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65-66
  • 7.2.3 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66-68
  • 第八章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清亮;;列宁关于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郑宪;;浅议我国民主党派职能的定位与开发[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周淑真;刘红凛;;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推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6期

4 陈智平;;中西方政党制度功能比较及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1期

5 李仁彬;;中外协商民主比较分析[J];党史文苑;2009年04期

6 杨雪燕;;新形势下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乔亚南;;当前中国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利益表达之考量[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8 李秀梅;;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袁树平;;新世纪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新思路[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举;;权力与权利关系中的政党作用论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50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50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