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0:09

  本文关键词: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演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李大钊 民彝政治 平民政治


【摘要】:五四运动不仅是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为思想潮流涌现与转换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在这一时期,无数的有志青年投身于这一时代的洪流之中,为寻求中国的未来出路而奔走。李大钊作为五四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民主政治一直是他执着追求的目标。 本文梳理了五四运动之前李大钊“民彝政治”这一民主政治构想,它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以及个人自身经历的特殊性,使得“民彝政治”思想成为中西方政治思想相融合的产物。它以“唯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为其行质之政治”的基本架构成为了李大钊早期对于民主政治的初步想法,给仍然沉溺在君主立宪开明制度的国人以警示作用。之后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剧变以及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伴随着新思潮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提出了“平民政治”这一民主政治构想,期望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真正的“平民政治”也就是“工人政治”,“平民政治”的提出是对民国建立以来西方传统民主政治深刻反思,也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即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虽然李大钊对于平民政治这一民主政治思想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制度设计,但是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中国未来的道路上的开拓者,,为后来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奠定了基础。 从“民彝政治”到“平民政治”,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顺应着时代潮流的转换,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知识。提出更适应中国的民主政治构想,二者既有着思想内容的连续性,又有着因主客观条件转变的变化性,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中我们可看到李大钊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着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更看到的是不可挡的历史潮流使中国最终走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道路。同时也为今天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李大钊 民彝政治 平民政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绪论8-14
  •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8-10
  • (二) 研究综述10-13
  • (三) 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13-14
  • 一、五四之前李大钊“民彝政治”构想14-28
  • (一) 提出“民彝政治”构想的背景14-17
  • (二) “民彝政治”构想的理论渊源17-20
  • (三) “民彝政治”构想的主要内容20-26
  • (四) “民彝政治”构想的历史价值26-28
  • 二、五四之后李大钊“平民政治”构想28-38
  • (一) 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嬗变的历史背景28-31
  • (二) “平民政治”构想的主要内容31-36
  • (三) 平民政治构想的历史价值及意义36-38
  • 三、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的转变与连续38-47
  • (一) 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之转变38-42
  • (二) 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之连续42-45
  • (三) 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演变的现实意义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4
  • 后记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皖辉;;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侯且岸;;李大钊民彝思想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J];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06期

3 侯且岸;李大钊法制思想述论[J];北京党史;2004年06期

4 朱志敏;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观新探[J];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01期

5 方敏;“五四”时期民主思想发展的新趋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闫纪建;;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2期

7 王路星;王阳阳;;李大钊宪政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8 张晓晶;;透过“平民主义”看李大钊同志对现代性中国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2年05期

9 王宜放;翟立伟;;李大钊“民彝”思想初探[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10 夏祖恩;;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976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976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