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宋代关禁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8:16

  本文关键词:宋代关禁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代 关禁 制度 职能


【摘要】:宋朝道路交通的发达,陆路的便利,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关禁作为设置在边境以及地势险要处的重要防御系统、防守之所,作为陆路交通上重要的一环,被宋政府更加重视。宋政府为了加强对关禁的管理,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机构,来严格控制关禁制度的制定、管理、具体实施等情况。本文从四部分对宋代关塞制度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分析关塞设置的源流设置及其管理制度。关塞的设置,据文献考证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春秋战国关塞的设置成为高峰,先秦时期是区域性关隘体系的形成期,汉时期关塞的设置大致延续了前朝的,隋唐关塞的设置成为定型完善时期,直到宋朝,也是延续前代关塞,并在自行需要下修建新的关塞。而宋代关塞的管理制度也分中央层级和地方层级,中央层级由刑部下设的司门司主管关禁法律的制定、颁布等;地方层级则是当地衙门各机构共同签署颁布公凭通过关禁。 第二部分,分析了关禁作为重要的防御系统,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最重要的职能当然是“外防”和“内治”,也就是维护本朝安定,抵御外族入侵;关禁作为设置在边境口岸的重要关卡,也担负着征收税收的作用,这就是其发挥的经济作用,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禁也发挥其涉外功能,通过关禁口岸,本朝可以和其他国家交往交流,互通有无,招徕更多外商来华贸易,促进本朝经济文化繁荣。 第三部分,宋朝由于战事频繁,周边数国针锋相对,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宋政府为了维护内部团结以及本朝稳定,制定了进出关禁的各项法律规定。行人进出关禁,必须有政府出具的公凭,经查验后方能进入关禁;军人出入关禁,经过了严格—宽松—严格的阶段,形成了严格的出入关禁的规定;商旅进出关禁,必须严格按照宋朝征税规定严格征收关税,列为国家财政;官员出入关禁,若官僚之家也为商贩,也必须缴纳商税;最后,对于在勘验公凭时发现的各种违制情况,也有明确的量刑条款,并对过所的发放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由此可知宋代关禁之严。 第四部分,介绍了宋代关禁的特殊形式—城门。关塞作为城市屏障和门户,其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扼守交通要塞,盘查行人等的出入,在军事上具有有利位置。但是还有一种关禁,并不是特意为战争修建,却也和关禁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处于交通要道的城镇。城门作为进出城市的必经之地,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尤其是宋朝都城东京,此部分就详细介绍了东京城门的各项管理措施,城门过往人员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城门的启闭时间。
【关键词】:宋代 关禁 制度 职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D922.14;D922.29;K24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研究背景10
  • 学术史回顾10-13
  • 一、关禁的源流及其管理制度13-21
  • (一) 宋代以前关禁的设置13-14
  • (二) 宋代关禁的设置及其管理制度14-21
  • 1、宋代关禁的设置14-16
  • 2、宋代关禁的管理制度16-21
  • 二、宋代关禁的职能21-26
  • (一) 维护本朝安定,抵御外族入侵21-22
  • (二) 征收关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2-23
  • (三) 招徕外商,互通有无23-26
  • 三、宋代关禁出入的相关规定26-34
  • (一) 行人出入关禁26
  • (二) 军人以及马匹出入关禁26-28
  • (三) 商人出入关禁28-30
  • (四) 官员出入关禁30-32
  • (五) 违禁出入的处罚32-34
  • 四、宋代特殊形式的关禁—“城门”34-38
  • (一) 城门管理措施34-35
  • (二) 城门过往人员审查制度35-36
  • (三) 城门启闭时间36
  • (四) 擅越城门者管理措施36-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家齐;;北宋熙宁间地方行政一瞥——以杭、台二州对日僧成寻之接待为中心的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王仲荦;;试释吐鲁番出土的几件有关过所的唐代文书[J];文物;1975年07期

3 曹家齐;宋代关津管理制度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1112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12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