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广西南丹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9:26
本文关键词:明代广西南丹卫研究
【摘要】:南丹卫是明代广西重要的军事卫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南丹州莫氏土司发生叛乱,朝廷派兵镇压,为了加强对此地的管理和控制,在原南丹州地区设立了南丹卫。随着桂中地区形势的变化以及地方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南丹卫的卫址经历了从南丹到上林、又到宾州、再到上林三次较大规模迁徙活动,在明代桂中地区军事防御体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南丹卫建立之初就处在土司混杂、形势难测的桂西北地区,因此其建制规模便远远超出一般的军卫。由于南丹卫承担着繁重的军事防守、作战任务,战斗性减员非常严重,加上士卒不服水土,死亡、逃亡者众多,导致南丹卫的大幅减员。南丹卫军士的来源主要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随杨文征剿留戍的湖广所属卫所马步官军、京卫精壮马步官军,犯罪的文武官员及平民也是南丹卫兵源的重要补充。南丹卫武官的来源则主要有从征、充军、调卫三种方式,其籍贯主要分布在南直隶、北直隶及湖广、江西等地。南丹卫武官升迁方式包括了阵亡、部功、擒斩等军功升迁及非军功的年深升职、推升和革除年间升职,对违反律令武官的惩处方式则包括免职、降级、充军等。南丹卫军士的军粮主要来自于军屯及商屯,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南丹卫屯田初期的份额较小,很难补充军士对粮食的消耗。明中期,随着南丹卫不断的迁徙,屯田的规模有所增加。明末,随着卫所制度的衰败、军士的逃亡及消耗,卫所官军、地主豪强、商人阶层及瑶、壮等少数民族占据屯田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屯田数量又有所减小。南丹卫的屯田本属于军事屯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屯田逐渐荒废,地方行政机构对于卫所屯田的介入不断加深,逐渐出现了“民田化”倾向。清朝初年,南丹卫被裁撤,卫所屯田最终完成了归于州县的任务,完全民田化。南丹卫的存在及其迁徙都带有军事移民的性质,因此对桂中地区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丹卫的军事移民为桂中地区,特别是上林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军事移民后裔,他们不仅充当了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并通过婚媾聚居等方式逐渐与当地民众融合,对当地的社会风俗文化的改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明代 卫所 南丹卫 军事移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7
- 二、相关研究现状7-11
- (一) 关于明代卫所制度的整体性研究7-8
- (二) 关于军户、军籍、军屯等特定卫所军事制度的研究8-9
- (三) 关于区域性的卫所研究9-10
- (四) 关于特定卫所的个案研究10-11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史料11-13
- (一) 研究思路11
- (二) 研究方法11-12
- (三) 基本史料12-13
- 第一章 南丹卫的设置与卫址变迁13-29
- 第一节 明初广西卫所的普遍建立13-14
- 第二节 南丹卫的设立14-17
- 第三节 南丹卫卫址的变迁17-29
- 一、桂中地区军事形势的变化17-20
- 二、南丹卫卫址的变迁20-29
- 第二章 南丹卫的建制规模及军士、武官来源29-49
- 第一节 南丹卫的建制29-31
- 第二节 军士来源31-35
- 第三节 南丹卫武官分析35-49
- 一、《南丹卫武职选簿》35-36
- 二、南丹卫武官家族始祖从军来源方式36-38
- 三、南丹卫武官来源方式38-42
- 四、武官的升迁和降免42-49
- 第三章 南丹卫屯田的开展与发展情况49-56
- 第一节 南丹卫屯田的开展49-50
- 第二节 南丹卫屯种数量及地理分布50-53
- 第三节 明中后期南丹卫屯田发展情况53-56
- 一、军屯的破坏53
- 二、屯田者身份的变化53-54
- 三、屯田管理制度的变化54-56
- 第四章 南丹卫的军事移民与当地社会56-61
- 第一节 南丹卫军事移民简述56-58
- 第二节 南丹卫移民与当地的文化交流58-61
- 结语61-62
- 参考书目62-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玉芳;;明代南丹卫建制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容兰;明代广西南丹卫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12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1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