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心”之思想解读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文化探源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以“心”作为思想渊源,“心文化”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儒家、道家、佛教乃至传统医学等思想都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建构历程。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身心互动理论和养生观念,以道儒佛医思想为背景,结合西方心理辅导形式,从身、心、灵三个层面全面介入,注重全人整体的健康,促进人全面健康发展的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正是深入开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探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型的现实途径、以实现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可贵尝试。该模式的初步成功对心理学研究、应用的本土化路径探求有重要启示作用。本论文借助于古今文献对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和传统医学中有关身、心、灵及健康观念的诸多思想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对儒家的心性说、道家的虚静说、佛教的戒定慧以及传统医学心身关系论等种种学说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做了深入解读。通过对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文化根源回溯,阐发了探寻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有效的本土化心理辅导方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进行了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对改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为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引出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认为身心灵全人健康观念和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是符合中国文化特点、适应中国当今社会需求、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本土化心理辅导模式。论文也探讨了身心灵全人健康观念和辅导模式在全人生命教育体系中、在中学基础素质教育体系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体系中、在师资培养体系中及在社会工作体系中可能的应用前景和实施方法,为身心灵全人健康观念和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进一步开启了思路。
前言
本文借助于古今文献对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和传统医学中有关身、心、灵及健康观念的诸多思想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对儒家、道家、佛教以及传统医学等思想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做了深入解读。通过对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文化根源回溯,阐发了探寻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有效的本土化心理辅导方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虽然釆取西方心理治疗的小组辅导形式,但其治疗观念和话语系统却是源于东方的治疗思想和文化背景。儒道佛医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思维特色都强调了全人整体的观念。从心理学角度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会发现大量的有关身心健康的思想资源,道家重视顺应自然的身体健康,儒家重视修心养性的心理健康,而佛家则重视更高层次的健康境界,即精神的提升和净化,而中国医家着重实际保健养生,使人落实生活,怡养天年。这些都是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严格地说,即便对于身体有疾病的人,也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应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整。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在“灵性”层面介入的理论基础,主要依据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如“修德立志”、“其自然”、“放下自我”等价值观和人生观,运用这些中国人所熟悉的词汇和观念来交流,容易深入人心产生共鸣。因此,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将西方的心理辅导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相结合,为心理咨询本土化提供了方向。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对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文化解读,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将引发我们对文化育人”的思考;另一方面我们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将会更好的推广和运用身心灵全人心理健康观念和辅导模式,加快本土化心理辅导的进程。
..........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心”之思想解读
一、“心”与中国文化
中国的巫术文化没有被宗教所代替,而是融入儒释道三教中。巫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缘、天命、算命、报应、巫术仪式等,具有道德教化和精神安慰等作用。至今还被用来理解和处理日常生活、人际恩怨等等方面。巫术之所以会发生作用在操作手段上和现在的心理治疗有其相通之处,如心理暗示的运用,心理暗示常出现在巫术中,治疗中通过咒语和动作达到心理暗示的效果。从心理层面看,巫术在具体的文化范围内有一定的精神治疗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活动无法超越历史和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对民族心理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文化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
二、儒家“心”之解读
儒学传统的精神源于亮舜禹相传的“十六字心传,儒学之四端“仁义理智”皆根于心性。儒家主张身心合一,以心为主宰,身为功能,通过身心合一体现人的完善和发展,体现自身的价值。儒家认为身是根源,是非道德性的存在,修身是以身为修治的对象,而走向道德心的过程。杨汝宾在《儒家身体观》中对身体概念的界定如是说:“儒家的身体观综摄了意识的主体、形气的主体,自然的主体与文化的主体,这一体系紧密地编织于身体主体之上。儒家理解的身体主体只要一呈现,它即含有意识的、形气的、自然的与文化的向度。这四体亙摄互入,形成一个有机的共同体。”他依据孟子的身心思想认为身心的理想模型为‘形一气一心’,心是意识层面,形气属非意识层面的躯体,他所说的形气之体是指有形的身体。剩
第四部分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应用探讨.........79
一、 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实践研究............79
二、 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和身心灵全人健康观念的应用探讨.....85
三、 本章小结.......97
探讨...........98
结语........101
讨论
一、 中国文化的“心本体”特征
本文借助于古今文献对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和传统医学中有关身、心、灵及健康观念的诸多思想资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掘、整理和分析。对儒家的心性说、道家的虚静说、佛教的戒定慧以及传统医学心身关系论理论意义。本文从身心灵一体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心文化”的解读,揭示了文化中思想资源的突出价值,这些不仅成为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进一步实践应用的基础,而且也是现有的研究成果的补充,可望成为推进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一条途径。
二、 身心一元的思想传统是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本土化的理论支撑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其辅导中的治疗观念和一些方式方法源于东方的治疗思想和文化背景。本文论述了儒家、道家、佛家和传统医学思想资源对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启示,一方面强调了身心灵模式和中国文化的联结;另一方面,也凸现了文化育人的塑造性功能。本文也从身心灵模式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国人秉承的生存哲学和独特的修身、养生方法。强调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在人性观、健康观和介入理念方面的融合和具体影响。对中国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理解对身心灵模式的发展和实践应用的拓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并没有过多的探讨现在集中研究的身心灵应用方法和技巧方面的问题。本土化本身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本文通过对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文化根源回溯,阐发了探寻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有效的本土化心理辅导方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
结语
本文借助于文献着重全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和传统医学中的有关身、心、灵及健康观念进行了整理、分析,对儒家的心性修养说、道家的虚静说、佛家的戒定慧等种种学说的理论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突出显现了中国文化的“心”本体特征,这种“心”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思想性,更在于它的实践性。通过对文化根源回溯,阐发了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基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是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本土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以往对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探讨集中在身心灵各层面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探讨,本文从身心灵一体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心文化”的解读,揭示了文化中思想资源的突出价值,这些不仅成为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进一步实践应用的基础,而且也是现有的研究成果的补充,可望成为推进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一条途径。
............
参考文献:
[1] 颜茴. 身心灵导师胡因梦:与内心的自己和解[J].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4(01)
[2] 陈红. 佛教视域中人的生命层次观[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3] 陈劲松. 当代灵性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 社会工作. 2013(04)
[4] 宋守华,聂德民. 身心灵概念及疗法在大陆流行的原因解读[J]. 社会心理科学. 2013(08)
[5] 陈劲松. 灵性实践的误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 学海. 2013(04)
[6] 武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整合的实践研究[J]. 学苑教育. 2013(10)
[7] 焦若水. 精神性与社会工作[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8] 翟向阳,魏玉龙. 禅修的心理学分析与中医养生[J]. 中医学报. 2012(08)
[9] 吴凯,葛利云.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运用与研究[J]. 考试周刊. 2012(15)
[10] 范彼德,郁丹,梁艳. 现代社会中的灵性[J]. 西北民族研究. 2012(01)
本文编号:11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