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田庐
发布时间:2017-11-24 03:01
本文关键词:汉代的田庐
【摘要】:先秦之时的田庐是集体居住于里社的农民设立在田地中用于临时休息、存放物品、看护庄稼的小棚屋,初始的田庐面积狭小,形制简陋,不能久居。随着社会的发展,汉代田庐的涵义扩大并逐渐发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仍然保留原始的形态,有的还被政府赋予治安警戒的功用;另一部分则逐渐由临时棚舍发展成为较稳定的居住之所,面积和形制都得以扩大,成为新的自然聚落的产生基础,而这一类田庐就成为汉代儒家学者想象先秦井田制下的田庐形制的现实依据之一。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34
【正文快照】: 《诗经·小雅·信南山》有言:“中田有庐,疆场有瓜”1,这是中国古代有关田庐的最早记载。田庐历史悠久,那些建于田中用以临时休息、看护庄稼的窝棚便是最初的田庐,至今仍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农田之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田中庐舍却在汉代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汉书·食货志》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家洲;;从内黄三杨庄聚落遗址看汉代农村民居形式的多样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刘兴林;;先秦田庐(舍)辨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刘海旺;朱汝生;宋贵生;乔留旺;;河南内黄县三杨庄汉代庭院遗址[J];考古;2004年07期
4 ;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J];文物;1974年01期
5 李文信;;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J];考古学报;195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汉代的田庐[J];中国农史;2016年02期
2 乔新杰;;黄河大堤河南段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别与特征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徐f,
本文编号:1220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22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