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初探
本文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 政治社会化 我国古代 政治体制 君权 儒家理论 君主专制 性模式 皇帝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的考察,笔者认为其表现为三个特征:以"君权专制"体制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化目标、以直接性封闭型为主的方式和高度一致性模式。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the ancient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arget with the system of "autocracy of monarchy" as the core. Direct closure of the main mode and a high degree of consistenc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指社会新成员接纳该社会主导的政治文化、学习政治知识和价值、获得对政治体制支持的态度的过程。我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造就了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社会遗传密码,其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主导方式和机制还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人们。一、以“君权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惠霞;论传统表彰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对封建社会褒赠史实的理论分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汉伟;土地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全面国有化——四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有制理论与现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雪松;儒家文化传统与法治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塑造[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裴松宪;公民社会理念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迟成勇;论“和”的辩证法与传统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迟成勇;;论中庸的伦理意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祝天智;论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李兵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续)[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3期
9 韩本武;当前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方式及有效选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楚成亚;二元社会结构与政治稳定[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晓峰;许喜华;李俊杰;;从文化角度考察产品设计本土化理论和中国产品设计本土化方法[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力;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与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叶乐阳;大众传媒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4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杨冬云;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海可;社会转型期政治社会化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新华;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改革刍议[D];湘潭大学;2002年
4 郑振清;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政治参与[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柳建文;西北农村地区回族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秀娟;论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4年
7 张美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社会化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卜广庆;政府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方华;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邹乐;国家公务员监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洪;《聊斋志异》选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李范 ,张公武;谈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3 陈正夫;浅谈研究宋明理学的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1980年00期
4 刘金城 ,张龙亮;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J];求是学刊;1980年01期
5 刘明翰;略论世界中世纪史的体系问题[J];求是学刊;1980年03期
6 王洪楚;论农民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历史科学研究的中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张邦炜;北宋赋重役轻浅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张天健;为孟郊一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鲜述文;关汉卿剧作中的清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锦生;读史札记二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明孔;中国地主制经济研究的新动向[N];光明日报;2000年
2 果永毅;再谈人权[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比较[N];中国信息报;2000年
4 陈章亮;正确把握德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N];发展导报;2001年
5 ;专家评点《中国通史》[N];光明日报;2001年
6 刘孑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总结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N];贵州政协报;2001年
7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治亭 本报记者 施宣圆;康乾盛世:中国封建社会最好的历史时期[N];文汇报;2001年
8 丁尔纲;清官与法制[N];文艺报;2001年
9 李尧坤;再筑礼仪之邦[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马深;清官情结与现代法治[N];法制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二斌;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宇;我国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变迁研究——一个基于集权与分权矛盾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著清;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封建主义残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夏玉珍;中国社会规范转型及其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张莉莉;中国长足虻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双翅目:长足虻科)[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戴仁怀;中国殃叶蝉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柯玲;俗文学的地域个性与都市消费情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论荀子的礼学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高远;雍正用人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倪玉平;道光初年漕粮海运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红艳;我国古代担保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6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志胜;唐代家庭收入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楚云(Pattaya Tinnatayanon);从汉语熟语看中国传统等级观念[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柳红;清代溺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伦理思想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59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5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