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关于中国古代“讲武礼”的几个问题——以唐代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1-25 09:02

  本文关键词: 讲武礼 寵刘 唐代 中国古代 武则天 周礼 军事活动 礼仪活动 武德 军礼 出处:《求索》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古代军礼中有一项名为"讲武",起源于先秦时期,即《周礼》所载之"大阅",目前关于讲武礼的研究中一些问题还有含混之处,如对"讲武"与"讲武礼"的区分还不够明确、"讲武"与"寵刘"等礼仪之间存在的混淆等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厘清,此外以唐代讲武礼的举行情况为中心,对"讲武礼"举行的时间及程序、"讲武礼"的礼仪功能、军事功能及政治功能、此礼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等问题予以考察。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there is a military ceremony called "talk about military force", originated in the pre-Qin period, that is, "Zhou Li" contained in the "Dayou", there are still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study of martial arts ceremony ambiguity. For exampl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alking about military force" and "talking about martial arts" is not clear enough, and there is confusion between "talking about military force" and "favoring Liu"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clarify these problems. In addition, taking the holding situ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as the center, the time and procedure, the ceremonial function, the military function and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speaking martial ceremony" were discussed. This ceremony in ancient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nd causes of change and other issues to be examine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892.9
【正文快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里的这八个字被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奉为圭臬,是立国的指导思想之一。对于“祀”、“戎”两事何以是“国之大事”,历代学者多有阐发,概而言之,“戎”是统治得以实现的前提,“祀”则是统治得以进行的保障,这两者对于统治者来说都不可等闲视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姚宏杰;关于道武帝早年身世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学智;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金家诗;河陇士人与鲜卑族文化转型[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5 徐杰令;春秋聘问考[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6 李洲良;阐释的权利:《公》、《z@》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周双林;北齐并省官考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8 蒋重跃;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过常宝;“春秋笔法”与古代史官的话语权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林昌;;由世系探索炎、黄两族起源发展的时与地[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赵生群;蔡德龙;;《左传》“哀公篇”疑义新证[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龙文玲;;论楚辞与礼乐文化[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8 沈鸿;;《大雅》、《周颂》不载尧、舜传说考论——兼谈周文化与夏文化的亲缘关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余英华;;《史记》“尚让”思想探究[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麻国钧;;供盏仪式考略[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王扬;宋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f媐,

本文编号:1462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462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