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于历史学者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 政治 典型意义 农民起义 隋炀帝 研究 历史人物 学者 江南 反动 中间地带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或许是隋炀帝的昏君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研究隋炀帝也因此具有了典型意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民起义、阶级斗争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炀帝研究也跟着红火了一把。然而,在只存在进步与反动两个阵营而不容任何中间地带存在的年代,所谓研究更像是口诛笔伐,隋炀帝理所当然地是反动的。服从政治则限制了隋炀帝研究的水平。
[Abstract]:Perhaps it is the image of 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 that is well known and popular, so the study of 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 is of typ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ith the peasant uprising, the study of class struggle went on like a raging fire. Yang Di's research has also followed the fire. However, in an age when there are only two camps of progress and reactionary but no middle ground exists, the so-called research is more like a campaign of verbal criticism and pen writing. 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 was certainly reactionary.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旗;;论隋炀帝评价中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4年07期
2 于赓哲;;隋炀帝的“效率”与唐太宗的“公平”[J];人民论坛;2009年08期
3 李敏;;“水可载舟,也可覆舟”[J];领导科学;1990年05期
4 田秉锷;;“邪教”冲击波下的政治休克[J];同舟共进;2001年01期
5 袁刚;;和谐治理:亡隋之鉴教乖了唐太宗[J];人民论坛;2007年09期
6 李家骥;;关于讲授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1956年08期
7 王强;;隋炀帝诗歌创作三论[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8 康乐;;试评隋炀帝[J];文教资料;2010年12期
9 郑佩鑫;;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J];历史教学;1962年01期
10 汪仪;;《水浒》是元末反动政治的产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可;;我国有组织犯罪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雷忠勤;;坚持政治上思想上建设党——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刘四辈;;思想 政治 文明[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4 杨路塔;;王囊仙与杨元保起义比较研究[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5 汪勇;;领导干部角色的扭曲——政绩造假现象的一点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汪勇;;领导干部角色的扭曲——政绩造假现象的一点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吴志达;;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论宋江形象的塑造[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8 贺达;;略论我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结局[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9 蒙海芳;;论“南笼起义”史态及斗争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常崇宜;;《水浒》中的李逵形象质疑[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尹德慈;民众并未产生政治冷漠心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记者 肖一沙;建设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N];人民武警;2005年
4 史照栋 记者 郭晓宇;建设政治可靠的威武文明之师[N];法制日报;2005年
5 任文曼 齐明宇 ;建设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N];人民公安报;2005年
6 记者 张东波;建设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田之章;自觉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 建设政治可靠的威武文明之师[N];人民武警;2005年
8 记者 刘桂丹;我市农业旅游示范点具有典型意义[N];桂林日报;2007年
9 ;“以公决划线”:法政治力量重组[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汪长纬;政治诚信是社会之本[N];联合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恒国;论“一国两制”条件下中央与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刘信一;中俄政治体制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崔英超;南宋孝宗朝宰相群体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水源;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文学概论[D];苏州大学;2001年
6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沈意;南朝文学集团与南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9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10 白丰绩;20世纪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D];河南大学;2007年
2 何春雷;《诗经》政治怨刺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霞;关于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日关系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陈海;自由之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雨嘉;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伊斯兰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4年
6 陈志伟;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理想国》的一种新的解释视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睿;论丁玲的悲剧[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峰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理论透视[D];山东大学;2005年
9 刘培延;新左派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力;浙派兴衰的背景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2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5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