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
本文关键词: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 五种社会形态 西欧中世纪 马克思主义 秦汉 概念 泛化 封建主义 中国社会史 出处:《史学月刊》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Abstract]: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ranslators use the concept of "feudalism", which is old in China, to translate the word feudalismus, which describes the medieval social system of Western Europe, in the Spanish language. Later in China, the history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called "feudal society". This theory formed a mainstream understanding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academic circles. However, Is the history of China 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milar to the social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Ages in Western Europe? the history of China should not have its own special expression. For a long time, it has been a matter of concern to academic circles. The publication of Professor Feng Tianyu's book "A study on feudalism" has once again pushed the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to a climax.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feudal names and how to understand Marxist feudal views has been published in the newspapers and has formed sharply opposed opinions. The Journal believes that this discussion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the "feudal" name to the definition of academic concepts. Furthe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eudal society in China is not only related to how to treat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in a scientific manner, but also related to our judgment of the social nature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China,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refore, the journal decid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in written form, and welcomed the enthusiastic contributions of academic colleagu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玉;;皇帝的女儿嫁给谁[J];文史月刊;2011年09期
2 华钰麟;;古代如何判“弑母”案[J];晚报文萃;2011年17期
3 魏羲之;;历史上“零记录”的科举考试[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7期
4 吴彦丽;;略论封建小农经济及其起源[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5 张莉;于清江;;试论历代帝王礼服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6 龙昶;贺志明;;我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郭宏;;“炊饼”原应是馒头[J];文史月刊;2011年08期
8 田毅铭;;浅谈如何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漆侠;;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2 贺达;;略论我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结局[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3 袁洪亮;;也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兼论现代化的起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贺达;;首届年会学术讨论纪要[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5 贺达;;毛泽东论农民起义与改朝换代刍议[A];毛泽东与中国历史文化[C];1993年
6 张殿吉;;试论我国封建法制的礼法融合[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7 张宪文;丁永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8 张栓林;李相佑;;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提要[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9 冷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明光;;古代科举制度下社会自学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许小年;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宁波大学历史学系 钱茂伟;中国史研究视野趋于多元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晓;传统社会保障时期(一)[N];中国财经报;2009年
4 刘华英;宗教信仰,中国农民起义的旗帜[N];铜仁日报;2008年
5 彭小瑜;封建政治经济学与封建主义批判[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许楚三;浅谈花钱的官铸私铸[N];贵阳日报;2005年
7 商州区杨峪河初级中学 张新田;浅议我国古代的清廉政策[N];商洛日报;2007年
8 王海平;我国历史发展道路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7年
9 占红沣 李蕾;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三大盛世”[N];湖北日报;2005年
10 吴国荣;太原在历史上的地位[N];太原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爱军;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农作物地域推广发展及其规律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川;中国古代吏德发凡[D];河海大学;2007年
3 成丽;中国古代官吏管理若干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王营绪;二十四史《隐逸传》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石小英;唐五代宋初敦煌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雪君;古代科举回避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涛;科举教育与学徒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6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5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