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 谏官制度 谏官特权与职业道德 圣贤思想与和谐理论观念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谏官制度是中国专制君主政体的构成部分之一 ,是值得研究的重要政治历史现象。自周代设“保氏”以降 ,各朝皆有谏议大夫等谏官的设置。谏官言事一是“廷诤” ,二是“上封事”。谏官的“特权”是言者无罪 ,谏官的职业道德是“宁鸣而死 ,不默而生”。谏官制度是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其所以能绵延几千年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属性所使然 ,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由帝王独断所可能造成的对王朝根本利益的损害 ,同时也迫使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人民的进步措施。谏官制度的思想基础一是氏族民主制的古代圣贤思想 ,二是“以多物 ,务和同”的和谐理论观念。谏官制度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谏官大多是“披腹心而效愚忠” ;谏诤是以帝王之“舟”免遭覆没为目的 ,以“忠君”为准则的 ;谏官大多没有好下场
[Abstract]:The system of remonstrating officials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China's autocratic monarchy, and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historical phenomenon worthy of study. Second, "the matter of the superior". The "privilege" of the admonition officer is the innocence of the speaker, and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he remonstrant official is "rather singing and dying, but not living in silence". The admonition official system is a system dedicated to supervising the emperor. It can las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it made up for the damage to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dynasty that might be caused by the arbitrariness of emperor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orced the rulers to take some progressive measures in favour of the people.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system of remonstrating officials was, first, the ancient saints and sages of the clan democracy, and the second, "with many things," The system of remonstrating officials has it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most of which are "put on the stomach and follow the loyalty of the fool", the purpose of admonition is to avoid the overturning of the emperor's "boat", and the "loyalty to the monarch" is the criterion. Most admonitions don't end well.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秘书学系!湖北武汉430019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宇;“一篇长恨有风情”考辨——兼及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曾祥波;从宋初政治的崇文倾向看宋诗气质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孟二冬;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江合友;;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黄攸立;五轮名称起源考辨[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4期
6 李俊方,李惠娟;民主与为民作主——古代雅典民主与中国古代民本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庄勤珠;论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锦旺;汉乐府“采诗”说再认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群丽;《杜诗详注》注文疑误举隅[J];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03期
10 王锡九;略论韦应物诗歌的艺术渊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6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李钟武;王夫之诗学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智慧;李翱年谱稿[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莉;杜荀鹤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玫;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娟;李商隐咏史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全育;曾国藩阅读教育思想述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学成;白居易矛盾心态简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顾乃武;唐代门阀士族文化追求的转变及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孟国中;论“元嘉体”及其诗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佳祺;唐代骚体文学的嬗变[D];河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斌;;历代宰相拾趣[J];青苹果;2008年1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彭德倩;多方求证,“东宫”改为“谏官” 决不轻改,“玄武之变”仍是谜[N];解放日报;2010年
2 齐治平;谏的故事[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刘红;古代谏官制度沿革概略[N];团结报;2011年
4 曲阜师范大学 李建;中国古代的谏诤传统[N];光明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1555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55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