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汉学”的文化偏执
本文选题:汉学 切入点:文化偏执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西学"孪生物的"汉学",建构了堪称是比较成功的话语体系,对中国内地学术现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其据"汉学"流行价值观念和方法攻击和贬损20世纪中国文学的言论,就存在着明显的偏执。本文结合实际略举三端:动机之偏、理解之偏和心态之偏,并吁求持续反思和竭力振作,正确地面对"汉学",直面和消解"汉学"存在的文化偏执倾向。
[Abstract]:Sinology, as a twin of "western learning", has constructed a quite successful discourse system, which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academic modernizat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some negative effects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 values and methods of Sinology, which attacked and derogated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there was obvious paranoia. The deviation of understanding and mentality, and appeal for continuous reflection and try to perk up, correctly face "Sinology", face and eliminate the "Sinology" existing cultural bigotry.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儒敏;;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曹心宝;略评民国初年(1912—1928)的司法制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2 吴贤辉;;论训政的失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许维贤;;审美,或超“历史”的脱身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视野[J];华文文学;2006年06期
4 李炜光;论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与民主财政实践[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2 韩永利;;中国抗日战争与中美英关系的演变[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广少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6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7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D];南京大学;2001年
9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军;历史的中间物——1925—1930年间中国革命小说的描述和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苏衍丽;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的编撰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袁洪权;左翼、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创作及差异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锋华;交通银行与实业发展研究(1927-1937)[D];河北大学;2006年
6 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均;试论西山会议派与新右派对“联俄容共”的态度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祝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梁华玮;国民党执政时期县参议会研究(1927~1949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方;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宝明;;问题意识:在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点上[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风;“我愿意是块石头”——介绍西德女画家周仲铮的作品[J];世界美术;1980年04期
2 孙秉莹;墨西哥和扶桑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于韦;苏联出版俄译本《金瓶梅》[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4 龚维英;德译本“西厢记”[J];上海戏剧;1980年05期
5 朱炳荪;读Giles的唐诗英译有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6 吴名;《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J];辞书研究;1980年03期
7 ;学术往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任半塘;;《双恩记》变文简介[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张晓虎;;汪中的“守道”与“叛道”[J];读书;1980年12期
10 金介夫;卞戚祖;;美国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概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逸;;匈牙利人如何看万里长城[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刘勋宁;;“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解[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神田信夫;;内藤湖南的满学研究[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4 陈俊民;;道学与宋学、新儒学、新理学通论[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吕福克;;西方人眼中的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И.С.李谢维奇;;俄罗斯汉学家怎样学习及翻译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顾平旦;;十七、十八世纪沙俄在北京的东正教会真相[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8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9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10 满晰博;;德中医药学专家满晰博教授谈——中医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饶宗颐;我所认识的汉学家[N];光明日报;2000年
2 邱桂荣;《史记》俄译本:一家两代人的心血[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阎涛;意佛罗伦萨大学举办中国西藏问题研讨会[N];人民日报;2000年
4 记者 严明;瑞士汉学家出版中国古代谋略专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刘心武;伦敦弘“红”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李明滨;康熙与中俄文化交流[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乐黛云;迎接比较文学新纪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何丙郁 (印)B.V.Subbarayappa;李约瑟:20世纪的文艺复兴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杨牧之;迎接新世纪文明的太阳[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陈跃红;南橘与北枳[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若春;“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史革新;晚清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2年
7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8 马少甫;美国早期传教士中国观和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世旭(Serhiy Melnyk);俄国侨民在东北地区的文化活动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2 郑元会;《红楼梦》中隐喻翻译的必要条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军;《红楼梦》之律诗翻译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伍成泉;魏源的边疆史地研究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邱霞;刘若愚的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何劲;从功能理论看翟理斯的《聊斋志异》译本[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7 黎亮;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国文;汉学家葛兰言的诗经研究及其与贵州田野资料的比照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倪书华;中国文论文本的跨文化阐释[D];汕头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01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0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