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传统对外观念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9 14:47

  本文选题:对外观念 切入点:华夷观念 出处:《史学集刊》200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类文明的产生是多元的。工业革命前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中国形成了带有强烈“自我中心”色彩的对外观念 ,诸如“中国中心”的地理观、华尊夷卑的文化观、封闭自足的经济观、“六合之外 ,圣人存而不论”的对外认知观念等。这种传统的对外观念体系在地理大发现、西力东侵 ,人类文明格局剧变的形势下 ,障碍了国人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影响了传统世界秩序观的解体和近代世界秩序观的形成 ,淡化了国人的危机意识 ,延缓了清王朝近代外交观念的产生 ,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发轫产生了巨大的滞阻效应。
[Abstract]: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a relatively closed environment, China formed a strong "self-centeredness" of external concepts, such as the geographical view of "China center" and the cultural view of China's inferiority. The closed and self-sufficient view of economy, the external cognition of "outside the six Headwaters, the existence of saints," and so on. This traditional system of foreign concepts i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great discovery of geography, the eastward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 and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human civilization. It obstructs the people's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ffects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orld order view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world order view, weakens the people's crisis consciousness, and delays 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diplomatic concept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initiation of 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 had a huge hysteresis effec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蔡晓荣;晚清中外船碰问题探论[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4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李永胜;;1902年中葡交涉述论[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6 傅德元;;丁韪良《万国公法》翻译蓝本及意图新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汤家玉;;中国军事近代化始于林则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蒋立场;;清末银两汇价波动与外债偿付(上)[J];安徽钱币;2008年02期

9 郭淑新;余亚斐;;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孔子“鬼神”观探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马陵合;;从“联美”到均势外交——清季币制借款的外交功能及其缺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栾景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之比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小梅;;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的再理解[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覃延佳;;试析陆荣廷起家龙州之历史场域及其隐谕[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许方宁;;评马赖之死[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苏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镜的西王母图像考察[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志学;徐学初;;梦想与现实:关于四川汉画社会成因的再思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智慧;《豆棚闲话》与“三言”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莎;老子“道”的管理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钱苏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问题论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际生;走向彼岸──电视对外观念的渐悟过程[J];电视研究;1994年11期

2 严亚明;传统民族意识与早期现代化论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3 汤晓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阻力[J];台州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李静;;慈禧对我国早期现代化的促进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0年19期

5 黄文彦;;结构变革和社会动员:中日早期现代化比较[J];历史教学问题;1992年03期

6 李益彬;;浅谈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断限与分期[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汤洪庆;;杭州城市早期现代化(1896—1927)[J];浙江学刊;2009年06期

8 钟伟;;陈宝箴与湖南早期现代化[J];传承;2009年24期

9 刘芙君;;辽河流域早期现代化的基本脉络[J];文化学刊;2010年04期

10 张百庆;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娼妓问题[J];史学月刊;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运耕;;体用之辨与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邹进文;;中国预算理论和预算制度的早期现代化研究——清朝末年西方预算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3 魏开肇;;慈禧太后和古都北京早期现代化[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蒋楠;;本土传统与现代化历程:泉州早期现代化及其启示[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6 李涛;;我国转型期农村文化结构变迁与社会稳定——关于反邪教问题的一些制度思考[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曾昭耀;;拉美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几点经验[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彩霞;;明清台湾海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俗嬗变[A];2004海峡两岸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樊文礼;;唐代儒家士人华夷观研究[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毅鹏;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比较[N];光明日报;2001年

2 冯天瑜 历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从早期现代化到武汉复兴[N];长江日报;2011年

3 何一民;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3年

4 冯天瑜;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N];光明日报;2002年

5 陈锋;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3年

6 陈锋 任放;“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2年

7 刘云波(作者系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N];湖南日报;2001年

8 李文海 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01年

9 刘立志;应如何看待“恶搞”英雄人物[N];北京日报;2006年

10 任放;汉口模式与中国早期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3 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张彩霞;走向海洋时代[D];厦门大学;2003年

6 张河清;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D];四川大学;2007年

7 高f^;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华;1898-1931年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兰英;德国教育改革与早期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海涛;早期现代化中的地方督抚[D];苏州大学;2003年

4 郭婷;甲午战争与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成败[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建贞;传统与变革[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甄娜;近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变革在中国早期现代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刘安荣;基督教的传播与近代山西社会早期现代化[D];山西大学;2004年

8 朱文亮;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湘潭大学;2007年

9 辛宇玲;西康建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陈婷;孟宪彝与清末民初长春早期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4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34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