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的“主辅线”和中国历史的“双边疆”——中国边疆的体用观、层级论及其近代转型
本文选题:中国边疆 切入点:拉铁摩尔 出处:《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体用观念、家国形势、亲子关系是中国疆域形势观的典型表达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制约论"之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红金主辅线研究范式"是拉铁摩尔"双边疆"范式的理论基础。在游牧小循环与中国大循环的体用关照之下,"外边疆"的近代转型可以分为领地回收型、关下划界型、边外土司型、租地游牧型、瓯脱自弃型等。
[Abstract]:The concept of physical use, the situation of family and count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typical expressions of the view of China's territorial situation.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the main and auxiliary line of world history n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Lattimore's "double frontier" paradigm,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triction of production mod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Outer Frontier can be divided into territorial recycling. Closed border demarcation type, outside the Tusi type, nomadic land rental type, Oude self-abandoned typ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课题“唯物史观与中国边疆理论研究”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光奇;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邵丹;;故土与边疆:满洲民族与国家认同里的东北[J];清史研究;2011年01期
3 陆俊元;;中国安全环境结构:一个地缘政治分析框架[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4 王吉美;;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美国边界安全的空间特征与政策变化——兼论对中国边界安全的启示[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5 董正华;从历史发展多线性到史学范式多样化——围绕“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的讨论[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6 ;《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7 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3期
8 李大龙;;“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古代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六[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3期
9 邹建达;;乾隆年间“云南边外土司”建置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2期
10 刘炳涛;;试论“雍正安南勘界案”秉承的依据和原则[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孙浩然;;宗教渗透特征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勒斯坦;进退两难的社会科学[J];读书;1998年03期
2 梅仁毅;从民意调查看“9·11”后的美国[J];国际论坛;2004年03期
3 魏光奇;承继黑格尔: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理论的深层结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5 张海鹏;200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J];近代史研究;2003年01期
6 郭红 ,于翠艳;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J];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7 谌园庭;;墨西哥与美国关系:变化与前景[J];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03期
8 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三)[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3期
9 项观奇;;论五种生产方式理论的形成[J];历史研究;1987年06期
10 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J];历史研究;198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晔;试评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亚洲;拉铁摩尔:中美风云的见证人[J];国际人才交流;2001年01期
2 章永俊;;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史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6年02期
3 黄达远;;边疆、民族与国家:对拉铁摩尔“中国边疆观”的思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4期
4 许建英;;拉铁摩尔对中国新疆的考察与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4期
5 黄达远;;在古道上发现历史:拉铁摩尔的新疆史观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徐维高;;拉铁摩尔小传[J];蒙古学信息;1982年04期
7 辛;;最近来华的拉铁摩尔[J];世界知识;1941年10期
8 J.杭锦;U.鄂嫩;徐维高;;欧文·拉铁摩尔年谱简编[J];蒙古学信息;1992年02期
9 高士俊;拉铁摩尔小传[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01期
10 梁元生;学者、政客与“间谍”:拉铁摩尔(1900-1989)[J];民国档案;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泽琳;;读书[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故垒;拉铁摩尔:见证中美数十年风云[N];中华新闻报;2006年
2 袁剑;边缘社会的外国眼: 拉铁摩尔及其中国边疆民族理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袁剑;长城的意义指向及其所体现的边疆意识[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宏伟;欧文·拉铁摩尔的边疆学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晔;试评拉铁摩尔的中国边疆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35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3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