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之争”的问题意识
本文选题:文献之争 切入点:问题意识 出处:《中国出版》2010年02期
【摘要】:众说纷纭的"文献之争"是围绕"古义与今义之争"、"文本与文物之争"、"载体与信息之争"3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其中,"古义与今义之争"体现出学者们清理文献观发展脉络的努力,"文本与文物之争"是由于研究对象的模糊而造成的错乱,"载体与信息之争"则是现代学术不断分化的产物。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basic issues in the debate between ancient meaning and present meaning, text and cultural relic, carrier and information. Among them, the dispute between ancient meaning and present meaning embodies the scholars' view of clearing up the literature, among which, the dispute between ancient and present meanings is centered on three basic issues: "the dispute between ancient and present meanings", "the dispute between text and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dispute between carrier and information". The struggle between text and cultural relics is caused by the ambiguity of the object of study, while the struggle between carrier and inform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ntinuous differentiation of modern academic.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汉东;《论语·八佾》“文献”考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1期
2 黄继兰;从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文献的定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3 郝旅程;现代文献观取向浅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4 高家望;;文献的认识论及其定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8年01期
5 邵胜定;;说文献[J];文献;198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刘姣;;试论唐五代联章词的创制以及叙事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曹佳丽;;浅探“君子”与“真人”的人格境界——从孔子、庄子的理想人格看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伍三土;;何人可相从——从《论语》看孔子的孤独命运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李明;孔子素质教育思想新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程曦;;“天人合一”两套系统辨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郭志安;李京龙;窦文良;;北宋黄河竹木运营简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红霞;;子夏生平考述[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2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明太祖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杨孟衡;;上党古赛仪典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杜文玉;梁丽;;五代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马艳辉;;史部独立与史学批评的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曹胜高;;唐教坊流变考论[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于俊利;唐代礼官与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德波;“意”范畴衍生中的三个向度[D];辽宁大学;2009年
4 胡海迪;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杨允;郑玄诗乐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张翠爱;两宋休闲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岩;《尚书》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董劭伟;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白燕;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立莉;张载与王夫之人性论思想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华;《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潘季英;《毛传》说诗探源[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秋丽;屈赋植物文化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5 宋宏;《韩非子》寓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多军;论《西游记》中的冒险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姚钦;《儒林外史》士阶层的道德批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廖晓炜;孟子性命之辨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薛胤;宋代江西的灾害与社会[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凯其玲;罗大经与《鹤林玉露》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共前;略论文献概念的三大类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2 马文筠,杨学仑;超文本检索技术及其对图书馆未来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3 师宏睿;与时俱进的文献观——关于文献概念演变的评述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菊初;问题意识:新课程施教的关键[J];语文建设;2003年10期
2 罗俊辉;着力培养创新精神[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戚俊萍;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1年05期
4 杜兆贵;问题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与培养[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5 张陟遥;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关于设置“提问卡”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1期
6 李思民;问题意识的理论阐释[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吕锡琛;;从船山的问题意识来研究船山学[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8 许苏民;顾炎武哲学的问题意识与思想理路[J];哲学研究;2004年11期
9 郭泰玮;关于体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体育科研;2000年04期
10 杨国良;;胡适个案研究的历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创新教育课题组;;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郭在祥;;对小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初步探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李素琴;;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尉蔚;;生理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及其作用评价[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刘萍;李秀普;;医学期刊编辑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6 王利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岳升阳;;关于文物的多层次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8 鲁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文先国;;抓紧农业文物与民俗文物收藏[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10 颜建忠;;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一南;强烈的问题意识[N];解放军报;2010年
2 洛阳师范学院 张宝明;问题意识是学术本土化的根本[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屏南县光华小学 苏盛生;多手段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N];闽东日报;2009年
4 余源培;自觉的问题意识[N];文汇报;2003年
5 姚本先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周光华;编辑要有“问题意识”[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湖南总队 刘世虎;增强问题意识[N];人民武警;2008年
8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王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问题意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叶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副研究员);“德国学”建立的若干原则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王会芹;浅议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N];济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进杰;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富世平;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5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6 彭青龙;“写回”帝国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巴新红;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彦;创造性思维教学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雪梅;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鲍海峡;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丛焕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姜雪;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丽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文广;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文坚;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54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5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