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文化交融现象的必然发生与历史作用
本文选题:北方草原 切入点:中原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1期
【摘要】:文化交融是人类立足于社会物质基础之上的一种目的性和实际意义都相当明确的系统性行为,是主观需要同客观条件互动的结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而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对抗与非对抗形式进行的文化交融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但其最高的表现形态是文化心理的接近与认同,而不是"文化中心"的转移。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在国家、民族利益上共同心理的形成便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成为中华多元一体文化所经历的一个必然的聚合过程。
[Abstract]:Cultural blending is a kind of systematic behavior, which is based on the social material foundation and has a clear purpos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ive needs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the product of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 Not "the basic motive for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blending through confrontation and non-confrontation covers all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but its highest manifestation is the approach and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al psychology. It is not the transfer of "cultural center". The formation of common psychology among the nationalities of northern China, the Han nationality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has gone through such a process. This is also an inevitable process of converg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a pluralistic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昕;;对刘渊争取汉族民族策略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商兆奎;邵侃;;唐代农产品价格变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彭凤莲;;道法传统与立法宽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郝艳杰;;谁是英雄?——读罗隐的《英雄之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段春鹏;;步骘在孙吴对交州统治中的角色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柴振威;;“白璧微瑕”——浅论《史记》之“齐魏争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大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的新变化[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龚贤;;辛弃疾咏史词略说[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毅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形态——论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吴丽娱;;《显庆礼》与武则天[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胡沧泽;;武则天与唐代监察制度[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黄楼;;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张国静;;论唐代起居舍人与起居郎[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顾平;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3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7 李东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
8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10 武锋;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大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D];河南大学;2001年
2 夏远飞;邓小平人才理论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杜志强;萧绎及其《金楼子》论稿[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肖鑫;唐宋时期的书画买卖和市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敏;试析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伯凯;湘鄂赣苏区肃反运动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孙义梅;王昭君形象演变体现的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D];山西大学;2003年
10 谢卫;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济南的接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亭;心与物的交融——谈诗人的审美感受[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晓文;;论现代边地小说的文化价值[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罗帆,李娜;大江文学叙事策略意识探微[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卢风;鲁迅小说研究二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柳应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评“九叶”诗派的诗艺探索[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冰;村上世界和几米世界的交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3期
7 于金华;;卡夫卡的创作与中国文学的交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巢郦君;;解析《窦娥冤》——中国古典悲剧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交融[J];文教资料;2008年34期
9 李家欣;水乳交融 相映生辉——说姜夔的词与序[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欧军;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两种文明的交融与互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香;赵小燕;董苗菊;;浅谈中原地区的三季彩化[A];河南风景园林——2003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2 叶晓林;吴一弦;李艳;刘刚;林涛;;选择性催化及由混合C_4原料直接合成高反应性聚异丁烯[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郭宝民;王正武;姚柏龙;;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聚合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徐凌洋;任航行;魏彩虹;张莉;杜立新;;动物不同杂交策略中基因聚合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保森;;中原地区民国将领群体结构分析[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徐凌洋;任航行;张莉;魏彩虹;杜立新;;基于Matlab语言研究群体规模对基因聚合的影响[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季红;张丹枫;黄葆同;;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双环戊二烯聚合的研究[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邵赛;刘德林;邓钢桥;;辐射悬浮聚合制备球状吸水树脂[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谦;李彦国;汪永强;张宝军;李悦生;;负载α-双亚胺镍催化剂的乙烯聚合[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0 刘波;杨溢;吕奎;崔冬梅;;胺基膦配体螯合的镥配合物引发环碳酸酯开环聚合[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彦;真玉坊成功打入河南市场[N];中国黄金报;2006年
2 王芳洁;胡葆森描摹立体扩张版图[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袁靖;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马正国邋王广伟;肉业大腕布局中原农村[N];河南日报;2007年
5 陈茁;博爱发现龙山文化城址[N];河南日报;2008年
6 华原钢材信息研究中心 陈光辉;中原钢市“稳”字当头[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张兵臣;中原肉牛养殖发展面临考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8 本刊记者 路羽;云南普洱茶吹响进军中原冲锋号[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记者 雷汉发邋宋美倩;中原经济区加强协作取得丰硕成果[N];经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何龙 时鹏飞;地产名人堂里的郑州部落[N];郑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3 邹志臣;行政契约基础理论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薛辉;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黄健;水凝胶理论及表面强化交联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刘建平;含有机锡组分聚合型PVC热稳定剂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畅;《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周;诗人冯至的创作历程及其成就[D];复旦大学;2007年
9 刘朴兵;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力楠;东北地区公元2-6世纪墓葬壁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朴兵;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娜;湿法磷酸制取三聚磷酸钠新工艺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杨谦;商代中原地区建筑类祭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葛素娟;中原地区住宅建筑结构荷载调查与统计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5 周欣;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王箐;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莲花纹瓦当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许杨彬;从唐代服饰看民族文化的交融[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8 董杰;中原地区元墓出土瓷器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关玉兰;汉代中原地区城市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陈天舒;改性尼龙66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9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5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