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解读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简单反思

发布时间:2018-03-26 14:52

  本文选题:近代中国 切入点:文化史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摘要】:中国近代可以说是一个变动的时代。从千年以上的长时段思考,以共和政体取代帝制为象征的巨变既是全方位的,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相对而言,文化层面的变动更带隐而不显的特征,而"文化"一词的含义也始终没有充分的共识。近代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不妨稍宽泛地界定"文化",先对"近代中国"得出整体认识,复以会通的眼光观察具体的点滴履迹,更从细节入手去认识整体,以尽可能展现新旧中西各方面多层次互动的动态图景。
[Abstract]:Modern China can be said to be a time of change . Over the long period of the thousand years , the great changes that replace the imperial system with the republican government are both omni - directional and a continuous process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志田;;知人论世:陈寅恪、傅斯年的史学与现代中国[J];读书;2008年06期

2 罗志田;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董常保;;《战国策》中策士对君主的劝谏方法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吴根友;;从来前贤畏后生——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刘超;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溯源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9 吴元康;;五四时期胡适自费资助林语堂留学考[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10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奰红;;宋代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宋词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林志宏;;“我的朋友胡适之”:1920年代的胡适与清遗民[A];近代中国(第十八辑)[C];2007年

3 李小荣;;从痴情女子负心汉到才子佳人大团圆——《莺莺传》与《霍小玉传》及改编戏曲之对读[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8年

4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5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黄天华;;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抗战前后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争[A];一九四○年代的中国(下卷)[C];2007年

7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吴玉;;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与传播关系研究[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张树国;;唐宗庙雅歌的纂辑与宗庙礼乐的演变[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10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10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伍永晋;明清《西厢记》续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惠玲;张雨及其《全陕边政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成颂;玄学语境下六朝诗学的审美建构[D];温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忠礼;史料论略[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3期

2 王东杰;国中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3 蒙文通;治学杂语[J];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全有;邹宝刚;;对近代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阳信生;;小民何堪[J];文史博览;2011年07期

3 景凯旋;;近代中国为何落后于世界[J];同舟共进;2011年07期

4 王浩翰;;浅议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文化内涵[J];传承;2011年20期

5 李少军;;近代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研究的思考*[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6 陈邵桂;朱小舟;;毛泽东论辛亥革命[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树增;;大国兴亡谁人定——读成都军区青年作家王龙新作《天朝向左,世界向右》[J];西南民兵;2010年05期

8 ;东北人和近代中国[J];黄金时代;2002年02期

9 陈占通;李毓雄;;孙文之武缘探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锐;;近代中国新法家思潮略论[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渭滨;;我读《近代中国》[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2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3 王菊;;王菊博士致本刊主编丁日初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4 O.J.;;《近代中国商业革命》汉译本出版[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5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6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丁日初;陈绛;沈祖炜;;致读者[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念群;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克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虚虚实实的近代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袁咏红;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N];光明日报;2009年

4 吕绍刚;寻找文化史上的“失踪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实习记者陈志宏;“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刘淑丽 中华书局;“文化史知识”:钩沉历史碎片,触摸文化真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周程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传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张仲民;文化史研究的系谱和反思[N];东方早报;2010年

9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志;揭秘近代中国三百年之“江湖”[N];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功成;优生学的传播与中国近代的婚育观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聂长久;中国早期民粹主义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学;2008年

6 戴建兵;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其文;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兵;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移植性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猛;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形成及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孙庆国;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8年

3 王永起;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华平;中国民营铁路及其发展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唐波;近代中国和印度农业商品化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季剑;近代江苏职业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袁秋芸;从民国时期的《妇女杂志》看中国近代婚礼服的变迁[D];江南大学;2009年

9 李硕;清末“中等社会”与民族国家的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程华庚;《云起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8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68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