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发布时间:2018-03-31 13:56

  本文选题:国学 切入点:开创性 出处:《文学遗产》2009年06期


【摘要】:"国学"相对于"外学",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种新概念。梁启超对于这一新概念的产生、确立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梁启超是早期国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是最早使用新观点、新方法、新形式研究国学的资产阶级学者,是"五四"时期胡适派国学研究的先导。他在研究工作中形成的批评、继承和发展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国学观,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乃至指导意义。
[Abstract]:"Chinese culture" is a new concep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iang Qichao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concept. Liang Qichao is a representative of an important school in the early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The bourgeois scholar who was the first to use new ideas, new methods and new forms to study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was the forerunner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sent by Hu Shi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criticism,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e formed in his research work complement each other. Parallel view of Chinese culture still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reference and eve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us toda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5期

2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3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4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5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6 张永;国会解散与进步党的分裂瓦解[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7 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朱皓;晚清三次改革得失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邱国盛;从戊戌维新看近代北京、上海的城市互动[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清末新政——以20世纪初十年的北京新政改革为视点[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郁;张和声;;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蓄妾恶俗的态度及其影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耿云志;;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几个问题[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左玉河;;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识体系之尝试[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俊;晚清审判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魏文哲;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敬才;黄遵宪西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3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郎茂锋;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认识[D];浙江大学;2002年

5 申晓勇;结社集会律与晚清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梁媛;论梁启超的新闻人才观[D];湖南大学;2002年

7 洪太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其社会基础[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石烈娟;《新民丛报》的立宪宣传[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朱永香;梁启超政治功能论小说观[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金良;;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渊 陈鑫;学者研讨国学与中国史学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任国征;台湾的国学学术机构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记者 田晓玲;首次颁发中国学研究贡献奖[N];文汇报;2010年

4 王迎;深化国学研究 弘扬传统文化[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湘君;中国学研究任重道远[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俞晓群;处则充栋宇 出则汗牛马[N];辽宁日报;2007年

7 袁新文 郭春梅;当国学穿上“博客”时装[N];人民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季羡林的国学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江林昌;国学研究步入简帛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吴根友 张三夕 钱建强;国学为现代化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平;魏斐德与他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健胜;《论语》与现代中国[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妍;弗朗索瓦·于连汉学研究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娟红;吴宓与清华国学研究院[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1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691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a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