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变革中的“私人”与“国家”
本文选题:亲密关系 + 政治伦理 ; 参考:《读书》2006年10期
[Abstract]:......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仁沛;珍贵的文献——读《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J];图书馆;1981年05期
2 宗泉超 ,刘珈;东方艺苑——荣宝斋[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4年05期
3 上官志川;;一个用得极妙的活道具[J];电影评介;1984年10期
4 S.M.Ervin-Tripp;王菊泉;;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J];当代语言学;1984年04期
5 小娅;闻一多的一段话和臧克家《有的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6 阿里耶旺萨;;印度和中国的亲密关系——在祝贺《佛教圣迹图片展览》开幕宴会上讲话(摘要)[J];法音;1986年01期
7 张锡岭;;古代西藏与祖国的亲密关系[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2期
8 陈峰;;她还是过去的正英大姐[J];治淮;1991年08期
9 程中原;体现党同鲁迅亲密关系的重要文献——读张闻天、周恩来给冯雪峰的信[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05期
10 程中原;体现党同鲁迅亲密关系的重要文献——读1936年7月6日张闻天、周恩来给冯雪峰的信[J];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世林;;可能世界理论与变异修辞[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李佑成;;序[A];中韩实学史研究——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解晨;;老年保健服务中的沟通艺术[A];河南省护理学会老年病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
4 戚炜颖;朱华珍;;亲密性研究的理论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晓刚;;孤独研究的中国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腰秀平;;不同成人依恋风格大学生的恋爱压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中国男性移民施暴者的危险因素:一种多元模式[A];第四届泛亚太地区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方飞;;病残老人与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朝阳瑞雪;陈浩;乐国安;;成人婚恋依恋研究回顾与最新进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菊;佐斌;;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结构与测量[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灵书;爱情深度心理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淑芬;“知足”的男人寿命长[N];江苏科技报;2000年
3 ;太太书阁[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许又新;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年
5 刘瑜;为人担保三思而行[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郭春菊;禁止同性恋者收养孩子 美国法官维持佛州禁令[N];法制日报;2001年
7 记者 柴骥程;浙江省鄞县树立亲商观念改善投资环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记者 张锦芳 李拯宇;江泽民访朝是朝中友好关系史上重大事件[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卢亚;留点闲情自我成长[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摘编自香港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不再逃避更不可逃避》;强奸被害人的心理历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3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4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静;我国都市成年人关于爱的隐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长安;亲密关系的法社会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秦桃姣;伍慧明的《骨》中创伤与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建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刘鑫渝;亲密关系的变革与另类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5 全凤兰;论早期亲子依恋模式的心理病理学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6 史朝霞;青少年依恋发展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姜凌云;依恋理论的人际关系说及其实用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云姝;家庭关系冲突的法律规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波;邻居的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杨叶;阈下恐惧启动与成人依恋对象心理表征通达性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6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3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