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交流的特点与趋势
本文选题:东亚文化 + 和平交流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09年02期
【摘要】:东亚地区文化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东亚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主旋律是相互交汇和融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东亚地区必然出现一个文化建设崛起与文化交流发展的高潮,而当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东亚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友谊日益增长的基础,和平交流与双向互动是中国与东亚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特点。当代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和机制化的新局面和新特点,其发展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Abstract]:The histor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in a certain sense, is the history of each nation's culture spreading, colliding, merging and innovating.The main theme of East Asia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is the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ach oth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here must be a ris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upsurge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East Asi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It has become a huge pow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ast Asian countries.Cultural exchanges are the basis for the growing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eoples of all countries, and peaceful exchanges and two-way interactions ar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presents a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hannel, multi-level, multi-field, multi-form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boundl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芳川;;永远的接力棒[J];世界知识;2008年15期
2 陈伯海;东亚文化与文化东亚[J];学术季刊;1997年01期
3 易佑斌;;东亚文化和合体与认同感的共振性探析[J];中国市场;2006年28期
4 张孝菊;“21世纪:东亚文化与国际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5 张安治;中国画的创新问题——致唐德刚教授书[J];美术;1986年10期
6 王铭铭;糖粒上的历史[J];南方文物;2005年03期
7 ;“东亚文化与中文文学”研讨会圆满召开[J];华文文学;2005年06期
8 徐忠友;;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杨澜[J];文化交流;2009年11期
9 方连;;探索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天地——访文化部长王蒙[J];世界知识;1986年16期
10 王邦维;;“预流”和“拿来”——季羡林教授谈治学和中外文化交流[J];群言;199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邵淑月;王春香;李军;;关于我国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发展前景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张立龙;;螺纹钢筋生产余能利用及其发展前景[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伟青;李玉冰;郭秀山;李玉清;曹授峻;于凤芝;;高油玉米在现代畜牧业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A];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危师让;;世纪之交关于火力发电地位和发展前景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吴盛恩;;纸用阻燃剂[A];'2010(第十八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及造纸新技术应用研讨会('2010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与造纸新技术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邓雪原;曾德安;;广东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7 刘进余;李志欣;张立树;苗锋;孙秀坤;刘永纪;张卫东;;沧州金丝小枣优良种质资源特征特性及栽培利用前景[A];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吴文伟;何成兴;罗雁婕;;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进展及发展前景[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9 周铁生;;云南省天然香料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A];2004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克俭;王和方;周玉顺;;灌东盐场青蛤养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维涛;走出去 更精彩[N];人民日报;2007年
2 市委宣传部 李强;供给、需求与中外文化交流[N];长江日报;2007年
3 广东省文化厅对外文化联络处处长 严国常;为中外文化交流搭桥铺路[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国昌;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林流;文化交流中的世界之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张宏喜邋作者为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原中国驻纽约总领事;文化交流需要新产品[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华;推动“公民外交”走上国际舞台[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记者 严长元;2009新春招待会别开生面[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慧中;跨国交流——解决认识“赤字”的天平[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建构中外文化交流大舞台[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煜庭;现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模式及前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卢兴;现代性视域中的牟宗三哲学[D];南开大学;2009年
4 张蕾;合作式参与:国有企业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09年
5 沈文慧;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剑;江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成与发展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刘涛;重庆市农业优势产业选择与布局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梁严冰;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北经济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廉晓梅;APEC区域合作模式与发展前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闵小艺;武进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闫萍;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戴懿;我国列车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易梅;复叶槭(糖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孙明;由朝鲜以东海域鱿鱼拖网项目的实施看山东省远洋渔业发展前景[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王小芹;论现代陶艺对公共环境的介入[D];山西大学;2008年
8 章银柯;浙江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9 吕晓懿;解析国产情景喜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朱珠;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当代礼仪服饰的思考[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755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5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