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朝贡制度的虚幻:以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朝贡关系为例
本文选题:朝贡制度 + 宗藩关系 ; 参考:《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摘要】: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式的“朝贡宗藩”关系来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实行“朝贡体制”数百年的明清两朝,其海外政策基本上是不作为的自我封闭政策,并没有获得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
[Abstract]:Many western and eastern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tributary trade and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for a long time does not have the essence of "tributary" and "Suzerain-vassal".Those who come to China are called tributeurs, basically the wishful thinking of Chinese rulers, historical officials and literati.The Chinese court usually does not and does not intend to use this apparent, self-comforting "tributary suzerainty" relationship to interfere in Southeast Asian affairs.The overseas policy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carried out the tributary system for hundreds of years, was basically a self-closing policy of inaction, and had no actual political influence on Southeast Asia.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华山;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二难困境——晚清专利与官利制度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3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陈九如;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周晓光;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的历史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张国勇;明代大同镇述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石冬梅;再论隋炀帝的巡狩[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邓小南;“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崔莉萍;李方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3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范忠宝;中国家族企业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幼平;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及实践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影响(1894—191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姜清波;仕唐三韩人事迹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汪小平;美国对台政策的起源与演变(1941—194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陈文忠;张际亮与嘉道诗坛[D];暨南大学;2002年
5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6 贾国静;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7 洪太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其社会基础[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9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马莉;宋代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宏年;;历史与真实:1949年前的中越关系演变[J];世界知识;2011年14期
2 曲鹏飞;;浅析“天下主义”对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影响[J];攀登;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葛兆光;隔岸观澜[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青;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两种模式[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佳明;朝贡[D];暨南大学;2007年
2 吴洪君;朝贡体系的历史遗产及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2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6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