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原文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本文选题:地域文化 + 中原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原文化成为国内地域文化研究的新热点。但关于这一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却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澄清,如中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划界问题,"中原"概念的形成、变异对中原文化定位的影响等。中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既立于地域而又超越地域的双重特点。其文化的自觉起于魏晋,经过近古时期的调整而在当代有新的发展。中原文化沿黄河流域不断扩展,使其涵盖的疆域保持弹性。它在近世的衰弱是国家政治版图变化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的重建则依托新文化元素的融入。
[Abstract]:Since the mid-1990s,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has become a new hotspot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culture in China.However, some basic questions about this culture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clarified for a long time, such as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entral Plains"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ation on the orientation of Central Plains culture.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termines its du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not only in the region but also in the region.It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began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ancient period, there is a new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extend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Basin, keeping its territory flexible.Its decline in modern time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national political landscape, and the contemporary reconstruction depends on the integration of new cultural elem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高丹盈教授主持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研究》(05&ZD03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德行;浩歌正气下中原——缅怀少奇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的革命实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张雄;从突厥内徙看唐太宗的民族政策[J];民族研究;1980年03期
3 蒋福亚;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斗争及其实质[J];民族研究;1980年05期
4 李根蟠 ,卢勋;略论西周与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经济制度的差异——与马曜,缪鸾和同志商 [J];民族研究;1980年06期
5 杜荣坤;试论斡亦剌十三、四世纪政治经济的变化[J];民族研究;1980年06期
6 伍夫楹;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阴法鲁;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交流[J];人民音乐;1980年02期
8 许顺湛;娭裴李]文化[J];中原文物;1980年01期
9 ;永恒的怀念——刘少奇同志在竹沟光辉的革命事迹[J];中原文物;1980年02期
10 邹衡;关于探讨夏文化的方法问题——答方酉生同志质疑[J];中原文物;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光耀;;周恩来在中原突围中的历史功绩[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明遂;;试论刘少奇对鄂豫边区的贡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陈光旭;;简述大悟人民建设大悟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贡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叶尚志;;长江文化演进规律初探[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5 王大良;;从韩魏南迁看晋文化在中原的传播[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6 宋万忠;陆峰波;;晋国的虞坂古道[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7 李仁和;李丽君;;上党地域文化的特点[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8 史宏拯;;云贵地区的苗族迁徙及丧葬文化初探[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张崇根;;台湾汉族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许智范;;赣鄱流域商代文明探讨[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宜胜 整理;解读重庆居住文化[N];重庆商报;2000年
2 贺绍俊;地域文化拒绝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克隆[N];中国税务报;2000年
3 别富华;河南发现最早石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董琦;说夏年[N];中国文物报;2000年
5 ;汉代画像石棺渊源于中原地区的画像墓[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李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下月在龙岩举行[N];福建日报;2000年
7 特约记者 陈严新;围龙屋让中外学者惊叹[N];广东建设报;2000年
8 王日根;地域性历史研究刍识[N];光明日报;2000年
9 邢焕林 王新明 陈耀彬 杨爱民;浅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赵励;豫中储中原钢材城赢得客户[N];中国物资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旭青;汉代歌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汤君;敦煌曲子词地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艳琪;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德凯;杜诗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燕来;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刘朴兵;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丽;住区景观环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5 都晓梅;唐人咏扬州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邵凤芝;试论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的诞生[D];河北大学;2001年
7 周铁军;西部大开发中企业无形资产的创设与运营[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王晓帆;景洪市现代建筑地方化的探索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10 李苏豫;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63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76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