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高校开设“中国通史”课程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8-05-06 00:37

  本文选题:高校 + 人文教育 ; 参考:《教育与职业》2008年14期


【摘要】:在高校各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政策,同时也符合高校学生提高个人素质的愿望目标,有利于高校历史师资队伍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bstract]:Setting up the course of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in various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line with the policy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desir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ersonal qualitie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history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the stimulation of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社会科学系;安徽大学;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高校在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XM2003264)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钰侠;在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的探索[J];宿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2 李玉才;;高校非历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的必要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汤文曙;全球化的人学意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张允熠,郝良华;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5 吴之惃;“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6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7 周宁;试论互助进化思想在中国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8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桂遵义;;科学发展观和历史学[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10 王先俊;论周恩来的伟人品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4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刘海峰;;在教育与历史之间——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7 谭双泉;曾静;;略论李大钊早期道德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8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9 蔡辉振;;儒家宇宙观之探究[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芳华;卡洛·金兹堡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波;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D];东华大学;2011年

4 刘从中;穿行在历史潮流中的乡土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喜泉;论冰心作品中的普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富营;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认知与革命模式的探寻(1921-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晋媛;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蔡端懿;当代博物馆标志形象设计趋势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云;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J];史学史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慧娟;马振磊;张子牧;马天龙;;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人文魅力[J];大家;2011年06期

2 夏耘田,黄灿;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05期

3 潘美明;;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上);2007年05期

4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文化产业需要人文教育的支撑[J];世界发明;2007年05期

5 张春花;;小学语文应注重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下);2009年06期

6 郭捷;;挖掘教材内涵 提升人文素养——谈五年制幼师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7 陈波;;《世界通史》与人文教育学术研讨会通讯[J];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02期

8 侯万福;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刍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9 李敏;把人文教育贯穿于音乐欣赏中[J];中国地质教育;2002年02期

10 伍天慧,谭兆风;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体育师友;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彬;;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中的人文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廖鸿灵;;再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A];2006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许纪霖;;人文教育究竟何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郑思晨;;初探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胡冬煦;;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赵青;许林亚;;高校学生体育赛事市场化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与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胡海燕;张晓艳;;浅谈中医课程在西医大学生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范洁;;试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陆自荣;王宏波;;理性的结构与教育模式的转换[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戴喜玲;;重视护理队伍人文教育促进医院服务文化发展[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屯兰矿幼儿园 程小宏;幼儿园与人文教育[N];山西政协报;2008年

2 熊克寒;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N];深圳商报;2004年

3 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N];文汇报;2005年

4 人文学院文科2 钟雨柔;人文教育从传统开始[N];新清华;2005年

5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陆建洪;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邢宇皓;人文教育:直面大学生“精神成人”[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张其亮;高校人文教育必须引入科学精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谢泳;大学人文教育缘何“梗塞”?[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安徽大学 张其亮;人文教育必须引入科学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李娟;蓬生麻中,也得扶一把[N];农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吕丽莉;高校学生组织的民主建设[D];辽宁大学;2012年

4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军;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宝岐;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峰;古典诗歌中的月光意象和人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兰海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海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屈林岩;新世纪科技人才的人文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高艳秋;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涛;在化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妍;研究型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定位与实现途径探析[D];天津大学;2004年

9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玲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5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5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