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形式专制”到“实质专制”——试论中国古代专制国家制度的产生与奠定

发布时间:2018-05-07 01:23

  本文选题:亚细亚生产方式 + 专制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5期


【摘要】: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以来许多学者试图对其做出解答。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和魏特夫的"治水社会"理论。而我们的研究发现,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存在改进空间,学术界对魏特夫理论的批判也未触及到问题关键。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我国学术界对"国家"、"专制"、"中央集权"等概念认识的模糊和混乱。而采用"形式专制"、"实质专制"这对概念,能有效解决此问题。在此视角下,我国古代政权形态实际上经历了从"形式专制"到"实质专制"的过程。
[Abstract]: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autocracy in ancient China? Since modern times, many scholars have tried to answer it. Among them, Marx's "Asian production mode" theory and Wetteff's "water society" theory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our country. However, we find that Marx's theory of "Asian production mode" has room for improvement, and the criticism of Wittoff's theory in academic circles has not touched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lies in the ambiguity and confusion of the concepts of "state", "autocracy" and "centralizat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The concept of "formal autocracy" and "substantial autocrac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is problem. From this angle of view, the ancient regime form of our country actually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from "form autocracy" to "substantial autocrac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易建平;论古代民主与专制的定义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2 易建平;酋邦与专制政治[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3 李国庆;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7 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兰喜阳;关于新世纪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骆志弘;论商周时期的神本主义文化[D];苏州大学;2001年

9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易建平;部落联盟模式与希腊罗马早期社会权力结构[J];世界历史;2000年06期

2 易建平;伦斯基的园耕社会理论与谢维扬的酋邦学说[J];世界历史;2001年04期

3 李桂芝;契丹贵族大会钩沉[J];历史研究;1999年06期

4 易建平;酋邦与专制政治[J];历史研究;2001年05期

5 易建平;祖鲁与酋邦模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易建平;部落联盟模式、酋邦模式与对外战争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曹兵武;亚细亚生产方式·小农经济·中国古代文明[N];中国文物报;2007年

2 尹振环;“无为”的由来[N];光明日报;2004年

3 王海平;我国历史发展道路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7年

4 孙光妍;历史上监察制度的得与失[N];光明日报;2002年

5 宁波大学历史学系 钱茂伟;中国史研究视野趋于多元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本文编号:1854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54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