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档案文献编纂原则

发布时间:2018-05-07 02:13

  本文选题:《史记》 + 司马迁 ; 参考:《管子学刊》2006年04期


【摘要】:档案文献是档案文献编纂的主体,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依据和条件,但是档案文献的浩繁、芜杂和副本的有限性,限制了人们对档案的利用。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的编纂档案文献的原则为我们进行档案文献的编撰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学习司马迁的编纂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提高档案文献的编纂质量。
[Abstract]:Archival document is the main body of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and the basis and condition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transform the objective world. However, the numerous, miscellaneous and limited copies of archival documents restrict people's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The principle of compiling archival documents applied by Si Maqian in Records of History provides us with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s in compiling archival documents. Studying Si Maqian's compil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will help us to develop ideas and improve the compilation quality of archival documents.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K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锋;从《史记》看司马迁的辩证思维——司马迁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4期

2 吴荣政;论司马迁对历史档案学的贡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姚雪梅;;浅谈《论六家要指》对司马迁学术融通思想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魏文超;魏汉涛;;中西著作权演进路径比较与省思——以宋代版权分析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肖婧;王娴;;吕后骂名驳论[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芮文浩;;吕太后事迹与“潜用福威”及“尚私食其”考辨[J];晋阳学刊;2012年02期

7 孙键;;义利观影响下的朋友关系——以秦汉时期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商景龙;论历史重审的意义——一种历史观向度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张丽萍,郎宝如;厥协六经异传 整齐百家杂语——试论司马迁的学术整合思想[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杨玲;;司马迁评商鞅探微——兼论《史记》“太史公曰”的独立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刚;《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宁;《史记》中悲剧士人的形象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秋华;《史记》相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晶晶;司马迁教化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刘猛;论《史记》中的“太史公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慧;《战国策》《史记》策士形象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艳丽;“太史公曰”、“异史氏曰”比较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年

8 栾嘉;论《史记》中汉武帝时期入仕文人的人格与命运[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明强;司马迁、班固法制观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鹏;《史记》、《汉书》民族史料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迎;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俞樟华;《史记》峻洁论[J];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3 吴汝煜;谈《史记》散文的艺术美——兼谈司马迁的审美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4 张剑平;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5 纪晓建;《史记》中道家思想占主导[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杨光宗;从《史记》编纂看司马迁的编辑观[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张显传;司马迁与历史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05期

8 党大恩,党艺峰;《史记》学术史传研究——春秋至西汉中叶的士人状况[J];人文杂志;2003年03期

9 杨燕起;司马迁的《史记》与中国史学的自觉[J];史学史研究;1995年01期

10 田文红;试论司马迁《史记》对女性人物的记载[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锬辉;;《史记》赞辞褒贬的修辞意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2 薛瑞泽;;西汉以后对司马迁的评介[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陈小赤;;略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先进性[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周忠庆;;司马迁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史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5 吕培成;;从《春秋》大义到《史记》之立意提要[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刘华祝;;释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而遭腐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7 池万兴;;司马迁与管仲(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方铭;;《史记》的尊孔重儒问题[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10 崔继军;赵佳妮;;《史记》微言张骞的几种情况[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承德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沈玉波;千年苦旅[N];承德日报;2010年

2 记者 高晓军;三迁城址的古道要冲[N];雅安日报;2009年

3 吕鲁凯 中远集团党组工作部;从苦难中突围出来的伟大人格[N];中国远洋报;2010年

4 彩霞;司马迁·史记·太史祠[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6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7 文广;“西部歌剧”《司马迁》[N];联合时报;2000年

8 吕培成 吴玲玲;《史记》研究的新开拓[N];光明日报;2005年

9 储国强 张琳;司马迁故里将建“史记碑林博物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孙豹隐 樊兆青;人文精神 亘越千古[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丹;古代诗人接受《史记》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肖宏丽;司马迁的帝王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秋佳;从《史记》征引史料看司马迁的文献整理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潘法宽;《史记》中的复仇故事和司马迁的复仇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卜超;司马迁《史记》人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晓红;论《史记》中的士人文化精神[D];西北大学;2008年

9 赵新华;论司马迁和《史记》中的失败英雄[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志纯;从《史记》对《左传》的取材透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4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54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