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霸政治追求及其对隐逸文化系统的影响
本文选题:王道 + 霸道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摘要】:进入日益巩固而成熟的大一统政治后,隐逸文化系统之还能继续存在,社会政治系统对其之所以还能够容忍,跟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影响深远的王道、霸道政治观念有莫大关系。可以说,社会政治系统(政统)与隐逸文化系统二者,正是在"王道"政治理想上,找到了相契合之一点,而能相反相成,尽管他们各自在对王道政治理想的追求上,动机和目的是完全迥异的。
[Abstract]:After entering the increasingly consolidated and mature politics of unification, the system of reclusive culture can continue to exist, and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 can still tolerate it, in keeping with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The idea of overbearing politics has a great deal to do with it.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ocial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reclusive cultural system have found the same point in the political ideal of the "king's way", but they can be opposite and complementary, although they are each in the pursuit of the political ideal of the king's way. The motive and purpose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孟二冬;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冷卫国;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9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10 允春喜;明末清初民本思潮探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滋斌;;《诗经·郑风》两篇《叔于田》诗的再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肖仕平;;传统儒学的“诚”、“信”: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兼由“诚”、“信”意蕴差异看当代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5 刘毓庆;郭万金;;汉代天道圣统思潮下的《诗》学定位[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巩本栋;;论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的创作[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涛;;唐代端溪石砚考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王毅;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关于美学、美育的一个理论盲点[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钟仕伦;李天道;;论中国传统美学之自由审美精神[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5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晁天义;文化新综合的一个案例——《抱朴子》巫术溯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宋志军;范成大诗歌新探[D];河北大学;2001年
5 施建军;神仙·游仙诗·曹氏父子[D];郑州大学;2001年
6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史海娜;秦汉神仙方士文化的神学化与儒学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盖翠杰;行状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丽;中国古代农事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杜志国;《焦氏易林》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耕森;赵海琦;;论王夫之理欲观[J];学术月刊;1982年02期
2 刘铭璋;;论《采薇》——《故事新编》探索之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3 尹协理,魏明;论王通的伦理思想[J];浙江学刊;1986年03期
4 马开j;“遂及我私”、“骏发尔私”解[J];思想战线;1986年03期
5 赖永海;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J];哲学研究;1987年07期
6 谢宝森;李退溪的治国安邦策略论[J];浙江学刊;1988年01期
7 刘兆义;台北举行“国际孔学会议”[J];孔子研究;1988年01期
8 谢宝森;李退溪的用人之道[J];浙江学刊;1989年02期
9 罗炳良;孟子政治思想述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10 李宗桂;论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文化史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蔡定剑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组法学博士);治国要正警[N];工人日报;2000年
2 褚宸舸;古代德治、廉政及其借鉴[N];检察日报;2001年
3 本报评论员;霸道行径与霸权逻辑[N];人民日报;2001年
4 记者 喻广生 姜显明 怀成波 胡光耀;反美之声[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孟广林;“婴逆鳞”与古代士大夫谏政的悲剧[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桂娟;李退溪对孟子仁政说的继承与发展[D];延边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60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6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