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6-04 11:18

  本文选题:徽州文书 + 遗存 ; 参考:《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摘要】:徽州文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规模发现的一种民间社会档案,徽州境内的宗族意识和观念、契约意识和理念、收藏爱好和习惯、良好的保存条件和环境、稳定的社会和极少战乱的历史是其遗存的原因。
[Abstract]:Huizhou documents are a kind of civil society archives discovered on a large scale after the 1950 ' s in the 20th century . The clan consciousness and concept , contract consciousness and concept , collection hobby and habits , good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 stable society and the history of very few wars are the reasons for their remains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6;K29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王昌宜;;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卞利;;明清徽州经济活动中的乡例举隅[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胡中生;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5 林济;;程敏政“冒祖附族”说考辨[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6 沈昕;;安徽省图书馆所藏徽州祁门善和程氏宗族文书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7 陆艳云;;徽商“贾而好儒”的利弊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8 王志强;;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9 张姗姗;;传统契约文化中的官民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10 罗海山;古代租佃契约简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伯山;;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纯宁;;变动中的明代后期徽州社会——以徽州散件卖契作为观察视角[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 论文集上[C];2010年

3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阿风;;卖身“婚书”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5 刘伯山;;徽州文书的发现及其遗存的原因[A];民间文献与地域中国研究[C];2006年

6 吴庆洲;;仿生象物——传统中国营造意匠探微[A];营造第三辑(第三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4年

7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2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7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魏小军;遗嘱有效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谈峰;论徽州古村落中水系视觉传达的审美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志红;清代典权制度初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许文继;试析明清徽商家庭结构及其功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唐红林;初唐西州债法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武航宇;中国古代租佃契约文书考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章燕;中国古代借贷契约的保证制度[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伯山;;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2 王国键;徽州文书发现的来龙去脉[J];中国档案;2005年07期

3 常建华;;刘伯山主编《徽州文书》第一辑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11期

4 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J];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5 周晓光;;评《徽州文书》的整理与出版[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6 卞利;;徽州文书的由来及其收藏整理情况[J];寻根;2008年06期

7 阿风;徽州文书研究十年回顾[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02期

8 王振忠;收集、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的几点思考[J];史学月刊;2005年12期

9 宾长初;;发掘民间文化遗产 展现底层生活实态——《徽州文书》的特点及史料价值[J];中国出版;2006年11期

10 刘伯山;;我与徽州文书的寻获(上)[J];江淮文史;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伯山;;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阎毓民;;如何释读零口村遗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陈洪海;;环境变迁与宗日遗存发展的关系[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5 周世泉;若梦;;李觏遗存及祭祀述略[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6 刘重日;;再论“火佃”的渊源及其性质[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7 阿风;;徽州文书中“主盟”的性质[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8 赵复兴;;鄂伦春人的奥伦是巢居的遗存[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9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公匣”制度探析[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方酉生;;略论二里头遗址第一期遗存与夏代纪年——兼评《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汪海燕;徽州文书抢救整理出版工作全面启动[N];黄山日报;2007年

2 阿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书:重现徽州的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振忠;徽州文书:商人与社会[N];文汇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孟苗;六时期遗存重现人间[N];山西日报;2005年

5 刘伯山;徽州文书的留存及抢救[N];光明日报;2001年

6 王晓飞;十万徽州文书档案应有可靠归宿[N];中国档案报;2004年

7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阿风;徽州文书与明清女性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立武;抢救“徽州文书”迫在眉睫[N];人民日报;2006年

9 海燕;晋商的诚信与道德遗存[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王立武;“徽州文书”流失严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许永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吉林大学;2004年

3 邹怡;明清以来徽州茶业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郑大宁;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石棺墓遗存的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8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9 冯剑辉;近代徽商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诗经》与周代宗教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宋江宁;试论寺洼文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璐璐;遗存产业建筑再生—LOFT,文化资产的升华[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菊梅;晋陕高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才冷它;论舅权在《格萨尔》史诗中的表现及现代遗存[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6 刘晓明;通辽地区的辽代遗存[D];吉林大学;2008年

7 肖晓珍;明清徽州“家—宗”体系财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琳;侗族侗款的遗存、传承与时代性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秦筑;西汉诸侯王崖洞墓整体格局初探[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9年

10 崔英杰;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77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77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f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