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避讳学:历史分期与学科构建
本文选题:避讳 + 避讳学 ; 参考:《求索》2015年01期
【摘要】:避讳是指语文生活中或行为方式上的避忌现象,避讳学就是有关避讳研究的一门学问。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中国避讳研究的最显著特点。然而述而不作的治学思想、通经为第一要务的功利目的,导致人们长期关注避讳材料的整理而疏于避讳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陈垣《史讳举例》以前的避讳研究,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避讳学。二千多年来的中国避讳研究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先秦至明代的避讳史料学时期、清代的避讳学萌芽期、近代的避讳学形成期、现代的避讳学发展期。避讳学和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文献学、文化学等诸多人文学科密切相关,但是,不能沦为其附庸。我们应该走出"盲人摸象"的误区,建立独立的一般避讳学。
[Abstract]:Taboo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avoidance in Chinese life or behavior. With a long history, abundant literature and great achievements, it is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aboo research in China. However, the thought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utilitarian purpose of "Tongjing" as the first important task have led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ation of taboo materials for a long time and neglec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aboo study. Chen Yuan's past taboo study cannot be called a true taboo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aboo research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he period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from pre-Qin to Ming Dynasty, the budding period of taboo study in Qing Dynasty, the forming period of taboo study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modern taboo study. Taboo stud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istory, linguistics, folklore, philology, cultural studies, etc. We should go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blind people feel the elephant" and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general taboo study.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4XZW01)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卞仁海;古代语讳和文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启荣;“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赵华富;;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汪婕;;避讳怪象——“父子不嫌同名”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李飞;严耕;;《左传》生态环境思想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7 张汉东;秦始皇个性心理试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叶中强;;自由人格与社会生态——胡适寓沪期间的人格行为及其政治经济背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周祖琳;;双重灯影——浅论苏轼咏史诗特点之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李世佳;李毅忠;;莒子展舆、庚舆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徐杰令;;略论春秋邦交中的使节[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3 陈文庆;;唐代福建佛教的几点观察——刘轲《福州东山圣泉法华院记》佚文释证[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潘明娟;;从都城功能裂变的角度看多都制产生的原因[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五辑)[C];2012年
5 王胜明;;试论司马迁对《诗》的接受[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辑)[C];2006年
6 刘晖;曾志东;;从《左传》用《诗》看《诗经》的《雅》[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五辑)[C];2008年
7 张莹;;浅议清朝的避讳(国讳)制度[A];多维视野下的清宫史研究——第十届清宫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罗琼;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历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10 孙飞燕;《容成氏》文本整理及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丽;《说文解字》彽部字有关字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玲;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婷婷;太平天国宗教避讳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宝会;《战国策》“拟托文”文学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9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超;西周王朝中央官僚体制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彦坤;工具书及史书中不明避讳致误举隅[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197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97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