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跨文化视角:龟兹历史与人类文明

发布时间:2018-06-19 16:04

  本文选题:龟兹 + 对话 ; 参考:《西域研究》2009年03期


【摘要】:龟兹文明博大精深、恢宏灿烂,她包含有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等诸多因素和内容,无论是其宗教、语言、艺术,还是考古、历史、民俗,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多元文明既是互异的,又是趋同的,各种文明中的许多核心内容可以联结相通、可以携手共进,实现文明"话语"间的跨越、理解、尊重、认同。中国文化认为,天下太平的基础在于推己及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操守,提倡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不同文化的立场和视角进行对话,通过共同"话语"的寻找,共同题目的回答,共同感受的交流,可以达到融通和共识,促进民族和国家、地区和世界的共生共立共进共荣。
[Abstract]:Qiuci's civilization is profound and magnificent. It contains local and foreign culture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Buddhist and Islamic cultures,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nd contents, whether it is religion, language, art, or archaeology. History, folklore,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Multiple civilizations are not only different but also convergent. Many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various civilizations can be linked together, can be hand in hand to achieve the "discourse" of civilization across, understanding, respect and identity. Chinese culture believes that the foundation of peace in the world lies in pushing oneself and people's spiritual realm and internal conduct, advocating transposition thinking,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From the standpoint and angle of view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rough the search of common "discourse", the answer of common ques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common feelings, we can reach a common understanding, promote the symbiosis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nations, countries, regions a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牛汝极;;认同视域下的国家文化安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牛汝极;;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资源 加快发展新疆文化产业[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吾淳;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王丽娟;;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中国的新安全观[J];河北学刊;2009年01期

3 米日班·艾麦提;;《福乐智慧》中的政治伦理思想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4 张树雪;;《一行著述》新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5 奴尔买买提·卡迪尔;;《福乐智慧》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06期

6 李红;德里达与佛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柏;;由项羽入佛看齐梁佛教的民间化——《吴兴楚王神庙碑》考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江婷婷;;毁灭与重生——近代中国“庙产兴学”风潮评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聂楠;陈姗;;从佛经译本“文质之争”看归化与异化之争[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齐政;;论明真法师的历史进步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安志;;唐代龟兹白寺城初考[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3 陈楠楠;;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4 普慧;;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5 王新;;龟兹学研究的维度[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6 牛汝极;;新疆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以龟兹文化为例[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7 严耀中;;丝绸之路新疆段中的婆罗门文化[A];龟兹学研究(第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西丹·阿布都克里木;新疆油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汪静;伊斯兰教对和谐乡村社区建设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桑春花;汉地佛教文化视觉符号的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尹星;克孜尔大像窟中伎乐图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苑永彬;政府安全能力建设的东西部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9 程佩;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枫;志怪小说题材的承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素华;对认同概念的理论述评[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2 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3 俞可平;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1期

4 高永久;秦伟江;;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06期

5 王成兵;;略论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认同危机问题[J];学术论坛;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佑生;;文明对话的契机与重构[J];求索;2006年07期

2 史纪合;;阿拉伯基督教徒与中东政治[J];西亚非洲;2006年04期

3 刘长龙;;文明:冲突还是对话?[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葛静;不同文明对话中大学功能的重新诠释[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海波;;寻找龟兹[J];东方养生;2010年06期

6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所有的文明其实都已经成为一种混合的文化[J];杭州(我们);2010年Z1期

7 熊吕茂;肖辉;;论徐复观的文化思想[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安秀伟;;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7期

9 曹顺庆;;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田培;;“礼”以致“和”,“乐”以成“和”——浅析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广文;;全球化:中国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邹广文;;全球化:中国文化的困境与突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欧阳有旺;;中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化竞争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石国贞;;论国际化趋势下提升大中华认同感的现实依据[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炜双;孙李银;李明子;赵嘉颀;梁桑;刘霓;高腾;景怀斌;;公务员组织潜规则的表现与形成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7 岳晓东;;幽默风格、气质乐观、心理健康:493名广州、香港、澳门大学生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翟双;杨莉萍;;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李敏;;关于人文文化与社会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春晖;新疆在古龟兹国故地建地下遗址博物馆[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王嵘;与龟兹有关的文化三杰[N];新疆日报(汉);2004年

3 朱必义 张辉 胡秋香;龟兹故地的魅力[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通讯员 代玻;地区公安局成立分局保护龟兹文物[N];阿克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亚东;面对龟兹责任感更深[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通讯员 陈春英;新和修缮通古孜巴西古城[N];阿克苏日报;2009年

7 姚律;大像窟:龟兹佛教艺术的丰碑[N];新疆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郭旭霞;“龟兹”“多浪”文化的独特魅力[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崔玉永;新疆龟兹摩崖遗址面临洪水侵袭[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曹新玲;汉唐风采今犹在 谈史说艺论龟兹[N];新疆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瑾;多元文化视野中的身体[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晓文;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郑秋月;以杜维明和成中英为例的波士顿儒学与夏威夷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牛竞凡;对话与融合的艺术[D];复旦大学;2006年

5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6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7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詹春花;黑塞与东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艳萍;失去文化认同的文明[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鸣;[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黄崇君;冲虚与对话[D];武汉大学;2005年

3 隋思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4 洪琼;中西“游”和“游戏说”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 鞠芳;《红楼梦》间接言语行为探微[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春晖;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莉;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湘潭大学;2007年

9 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泽林;在华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0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40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