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黄宗智中国小农“三幅面孔”统一体说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8-06-23 17:43

  本文选题:中国小农 + “三幅面孔”统一体 ; 参考:《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摘要】:中国农民包括小农、大农、雇农三大类。黄宗智的中国小农“三幅面孔”统一体说,事实上是个随意拼凑的“创见”。经营式农场主、雇农都不在小农范畴,“三幅面孔”只能和富农、自耕农、佃农相关。经营式农场主和雇农二者所构成的一种生产方式,根本就不能用来反映中国小农经济的内部结构以及受其影响小农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状态。中国小农“三幅面孔”统一体说提出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把经营式农场主、富农、自耕农、佃农、雇农都被包含在小农范畴。由于和农业商品化联系最密切的是经营式农场主-雇农生产方式,所以考察农业商品化、世界经济、帝国主义等对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就需要把经营式农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Abstract]:Chinese farmers include small farmers, large farmers, and farm labourers. Huang Zongzhi's "three faces" unified theory of Chinese smallholder farmers is in fact an arbitrary patchwork of creative ideas. Management farmers and farmers are not small farmers, "three faces" can only be related to rich farmers, tenant farmers. A mode of production composed of management farmers and farmers cannot be used to reflec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hina's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and its influence on a certain state of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To a large extent, the purpose of the unity theory of "three faces" of Chinese smallholder farmers is to include management farmers, rich peasants, farmers, tenant farmers and farmers in the category of small farmers. Since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f management-type farmers and employed farmers,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commercializati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imperialism on China's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is examine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management farm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梦洁,濮励杰,彭补拙;耕地资源等值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2 陈卫平;;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产出的贡献[J];经济问题;2006年02期

3 陈勇勤;;当代中国的农业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4 张孟林,刘书琪,林洪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4年04期

5 张宁;陆文聪;;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02期

6 陈勇勤;;超边际分析与中国小农经济[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杨剑铖;张德生;;天然橡胶生产效率研究述评[J];热带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8 张宁;董宏记;;台湾地区“农田水利会”发展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7期

9 令伟锋;张式恩;;城市化与集约型农业经济增长[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梦洁,葛向东,张永勤,濮励杰,彭补拙;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J];土壤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天懿;天津市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5 罗国亮;中国食品加工业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亢霞;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周留根;农业生产力评价分析和优化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及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白雪瑞;中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武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孟林;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评判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谢正勤;农业市场化与农业增长中的结构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4 刘新生;种植业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褚培春;苏州市农产品经济效益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军;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孟宪莹;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梁耀盛;财政农业投入对农业增长与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周贤君;湖南省各市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世鹏;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勤;;黄宗智中国小农“三幅面孔”统一体说的误区[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57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57896.html

上一篇:礼运行规律初探  
下一篇:《山海经》两考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