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本文选题:基层社会 + 宋元明清 ; 参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摘要】:正多年来,围绕地方官府权力下移问题,一批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实际上,这种权力下移主要发生在中唐以后,尤其是宋元明清比较典型。由于唐宋社会变革,国家、士绅与宗族在乡里社会的支配方式或角色功用,相继发生了重要转换。中唐以后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间的框架关系,恰是在三者的角色功用转换中得以重新组合缔结。换言之,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方式、士绅与宗族的角色功用等重要转换及互动,促成了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所谓"地方官府权力下移"的奥秘,即在于此。
[Abstract]:Over the years, a group of scholars have launched a heated discussion around the issue of the pow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fact, this power shift mainly occurred after the mid-Tang Dynasty, especially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a result of the social change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mportan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ountry, gentry and clan's dominant mode or role function in rural society. After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the fr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roots society and the state power was recombined and conclud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three. In other words, the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to the rural society,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gentry and the clan and so on, contributed to the new construction of the grass-roots social order in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is the secret of the so-called "the pow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moves dow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赵立彬;;革命话语与家国观念——孙中山撰写的两篇《族谱》序言述论[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4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王柏中;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郑颖慧,谢志强;略论宋代法官审判活动之法律责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邹水杰,岳庆平;西汉县令长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张学智;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葛晓音;;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常森;;《两都赋》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毓庆;郭万金;;汉代天道圣统思潮下的《诗》学定位[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赵立彬;;革命话语与家国观念——孙中山撰写的两篇《族谱》序言述论[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孟衡;;上党古赛仪典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博;从理想社会构思到社会政治实践——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D];西北大学;2003年
10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玛;权力的集中与制约[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颜建良;论公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D];苏州大学;2001年
3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潇;论我国乡村土地立法与制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施建军;神仙·游仙诗·曹氏父子[D];郑州大学;2001年
6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7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8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霞;评唐代咏史诗人的历史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庆明;论汉代文学自觉因素的积淀及其价值[D];新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治安;;历史上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问题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铭铭;帝国政体与基层社会的转型——读《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1期
3 黄宽重;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4 牛贯杰;从“守望相助”到“吏治应以团练为先”——由团练组织的发展演变看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J];中国农史;2004年01期
5 刘敏多;;浅谈宋元明前清时期文化行业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6 ;新识[J];看历史;2010年08期
7 王旭光;;陋习割股[J];文史知识;1999年05期
8 吴国柱;我国历代国号的命名[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9 宋亚平;;封建时代的县域治理及其历史启示[J];江汉论坛;2006年05期
10 庞慧;;科举制下官员的无奈乡愁[J];寻根;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叶骁军;;关于古都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之管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丛林;;漆侠教授应邀来石讲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情况和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演变问题[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余淮(北京);废除科举百年祭[N];长春日报;2005年
2 朱佩娴;华北社会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保持连续[N];人民日报;2009年
3 杨念群;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克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韦宝宏;士绅与宗族制度论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靳秀梅;宋元明清药肆初探[D];兰州大学;2007年
3 宋永志;城隍神信仰与城隍庙研究:1101-1644[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3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08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