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写在《神奇的土地》出版之际

发布时间:2018-07-07 17:35

  本文选题:早期汉学 + 中西文化交流 ; 参考:《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0期


【摘要】:正一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化的一些本质才会显现出来。从晚明以后,对中国的研究都已经不能仅仅固守中国本土的传统,晚明所传入的西学已经成为揭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变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学界在对"西学东渐"研究充满热情的时候,对由来华传教士所开启的"中学西传"历史的研究要相对薄弱一些,当然近年来关于"中学西传"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也有了一些,不过相比之下是无法和数量庞大的对"西学东渐"的历史研究成果相比较。
[Abstract]:At the present time of globalizati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radually heated up. Only in such a long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1500-2000 will the nature of globalization emerge. Since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study of China can not only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ve, the western learning introduced by the late Ming Dynasty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changes. However, when the academic circles were full of enthusiasm for the study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Western Biography of Middle Schools", which was opened by missionaries in China, was relatively weak. Of cours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ome works and papers on the study of "Western Biography of Middle Schools", but it is impossible to compar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K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栋;略谈元朝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3期

2 吕同六;记利玛窦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7期

3 章伯锋;唐代对西域的开拓和经营[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4 端木蕻良;;我和紫禁城的一段姻缘[J];紫禁城;1980年01期

5 靳生禾;试论法显[J];史学月刊;1981年06期

6 ;学术简讯[J];敦煌研究;1981年01期

7 艺舟;;利玛窦在北京[J];中国天主教;1981年02期

8 林金水;利玛窦与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年04期

9 陈兆复;旅意短札[J];美术;1982年09期

10 饶瑞符;米兰古代水利工程与屯田建设[J];干旱区地理;198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志刚;;新时期外来文化译介的五大误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捷先;;在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3 李志军;;张载气学对实学本体论的深远影响[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张中政;;明泾阳王徵先生行实述评[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肖良琼;;汤若望和他的《主制群徵》 从《主制群徵》谈关于汤若望的二三事[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刘东风;;编辑要能够把握自己——面对“入世”的一点思考[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7 耿f;;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凯歌;;对传教士汤若望的新法地平日晷的研究[A];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3)--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C];2002年

9 陈培坤;黄浩栋;;试论宋元时期泉州港崛起的原因及其对泉州社会的影响[A];“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泽荣;;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A];第二届郭煌历史档案与徽州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初小玲;中西文化交流渐入佳境[N];北京日报;2000年

2 尹申平 邢福来 李明;罕见北周贴金浅浮雕围屏石榻面世[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张西平;应重视对西方早期汉学的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耿f;法国汉学界对入华耶稣会士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西平;回到平等对话的元点上[N];光明日报;2001年

6 余三乐;明末清初北京何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N];光明日报;2001年

7 汪方华;《庭院里的女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浮桥[N];文艺报;2001年

8 对话者:张西平 叶向阳;关于海外汉学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顾钧;圣徒还是罪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记者彭国华;首都学术界纪念贺麟诞辰百周年[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毅;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黄翊;澳门语言状况与语言规则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蒋向艳;向着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觉探寻[D];复旦大学;2005年

5 沈玉;1912-1949年民国绘画史学史视野下的滕固史学[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三十年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5年

7 范铁权;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D];南开大学;2003年

8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小珊;明中后期中日葡外交使者陆若汉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茜;跨文化人林语堂[D];外交学院;2001年

2 杨全红;诗人译诗,,是耶?非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许学征;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媒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骆安生;高一志在明末中国的传教活动与文化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位俭;历史喧嚣中的文化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倪红雨;唐传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陈怡华;有目的地翻译——以目的论为指导的中医文献英语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8 傅敏;在西方强势文化进攻下如何构建先进文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钟丽阳;在永恒里结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屈轶;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05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05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