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里的琐事记载——《晋书》文学特色脞说
[Abstract]: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cord anecdotes about "no military country" in history books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historiography. But in the history book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west, it is a kind of objective existence phenomenon. Documenting trivia is a historical pen that many historians, especially the authors of Jin Shu, like to use. This kind of historical brush is helpful for expressing the characters' ideological character and enhancing the vividness and readability of the historical writings. It is not only a literary feature of Jin Shu, but also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historical biography or historical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秀华;论罗马共和时期的行省总督制[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2 全松柏;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萌芽——略论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3 杨俊明,巢立明;奥古斯都时期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祝宏俊;古代希腊进步史观的产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宫秀华,孙敏;略论罗马国家对行省的盘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何生根;知情权属性之学理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邹振环;麦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张广智;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邹振环;《大英国志》与晚清国人对英国历史的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薛菁;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史体系的若干问题[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冯引如;萨维尼评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何爱国;东亚发展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5 万仁甫;黑格尔文艺史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诠林;台湾日据时期殖民作家西川满之文学考察及批判——从其台湾题材创作出发[D];华侨大学;2003年
7 王德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丁亚雷;巴底农神庙饰带浮雕与和平祭坛饰带浮雕的风格比较[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凤阁;览前王得失 为在身龟镜——浅谈唐太宗以史为鉴[J];中州学刊;1980年01期
2 陆树庆;试论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J];中州学刊;1980年02期
3 万绳楠;东晋的镇之以静政策和淝水之战的胜利[J];江淮论坛;1980年04期
4 杨保隆;肃慎改称挹娄考释——兼对丁谦谓挹娄为肃慎境内一部之辨释[J];民族研究;1980年02期
5 周纪彬;读《世说新语》札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6 黄长椿;石头渚和殷洪乔投书[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7 胡江源;论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一)——兼与《中国思想通史》商榷[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8 张大可;纪传史简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张武扬;《文赋》写作年代考略[J];江淮论坛;1981年05期
10 张秀平;关于石勒的再评价问题[J];民族研究;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永平;;陆机入洛之遭遇及其死因考析——兼论西晋时期南北士人间的冲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康柳硕;;洪遵《泉志》“拂凔国钱”考略[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4 张荣强;;从“并官省职”到“帖领”[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新;;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川本芳昭;;汉唐间“新”中华意识的形成[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三崎良章;;大夏纪年墓志铭中“大夏二年”的意义[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嘉川;;胡应麟论魏晋南朝史学——明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之一[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日取;;对司马睿政权“无意中原论”的再思考[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万宁;古今中外话元旦[N];中国船舶报;2000年
2 南丁;童心叩我[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龙朝彬;一世风光 千年秘葬[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荆胜波;旧时婚姻与“冰人”[N];吉林日报;2001年
5 杜作兵;女性散文的转折点[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沈晓玲;做“轻松”的班主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唐轶昂;性别歧视———成为女性就业壁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8 冯伟;中国菜文化[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陆梅;散文创作呼唤厚重[N];文学报;2002年
10 南开大学 张荣明;范畴史:中国思想史方法的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峰;沔中都督区辨析与东晋上流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娱;《晋书》的文学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钟书林;陶渊明交游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陶莉;《晋书》语词研究与词典编纂[D];苏州大学;2004年
5 李建华;《晋书》材料源于《世说新语》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张晓明;从《晋书》看《世说新语》对史传文学的贡献[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4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3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