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两宋历史笔记的编纂特点

发布时间:2018-07-25 18:03
【摘要】: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学大致相通的书写意愿。在采撰范围上,上自军国大事,下至街谈琐议,无所不包,体现出广泛而博恰的特点,而在体例上则善于吸收和创造,表现出灵活、不拘的特点。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was the first peak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ical notes. In this period, the author's writing purport is very clear, they are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Qin school of thought in order to save philosophy,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ang people because of "act of curiosity" and for the purpose of strange, legendary, but to supplement, The purpose of preserving the history of letters and carrying out enlightenment reflects the writing intention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In the scope of collection, from the military affairs, down to the streets to discuss trivial, all-inclusiv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broad and Bo Cha, but in style is good at absorption and creation, showing flexibility, inform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闽江学院历史系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科B类项目(JBS06160)
【分类号】:K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信来;;北宋时期的洛阳士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汪国林;;试论宋仁宗朝前期文人雅集唱和活动与诗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曾祥波;从宋初政治的崇文倾向看宋诗气质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越峰;;欧阳修对“西昆体”态度辨析——兼论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的蜕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柳雨春;杨果;;宋代商业中女性境况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卢竞荣,王欢;宋朝的养生观[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伏涛;;从赵翼的场屋经历管窥清代科举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祁琛云;;唐宋进士同年会述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伏涛;;怎一个“妙”字了得——《送侯权秀才序》三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少丰;;宋熙宁四年高丽入贡考[J];沧桑;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泓波;《宋会要辑稿·刑法》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复旦大学;2005年

8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9 邹志勇;宋人笔记中的诗学讨论热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古代的“星期天”[J];现代经济信息;1994年01期

2 活力;;我国古代十大名厨[J];食品与健康;2001年09期

3 ;“寒”与古代文化[J];农民文摘;2006年11期

4 蔡顺利;;别跟“4”过不去[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5 刘绍义;;古代“信”字不是物[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6 龙昶;贺志明;;我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刘绍义;;信是如何由人演变成物的?[J];国学;2011年07期

8 宋建平;;切莫被“左右”的人左右了自己[J];当代建设;1998年03期

9 ;万物由来[J];文史参考;2011年11期

10 贵立义;;我国古代的“宪”与“宪法”[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黛Y,

本文编号:2144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44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f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