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济录》的思想价值与社会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and concrete analysis to Emperor Qianlong Emperor's Imperial Dingding and Lu Zeng Yu's relief monograph Kangji Lu. It not only fully affirm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famine advocated by the book, discusses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book in summing up and popularizing the practice of relief of famine in history, but also points out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the book in a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manner. The paper holds that this work not only shows the author's keen observation, wise thinking and fervent love, but also reflects some falsehood and one-sid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爱,商彦蕊,苏筠,王志强,杨春燕;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引鸽,缪启龙;西北地区农业旱灾与预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4期
3 潘安定,唐晓春,刘会平;广东沿海台风灾害链现象与防治途径的设想[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徐新创;陈志;刘成武;;近2 000 a来湖北省蝗灾发生的时空特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吕景胜;《救灾法》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吕景胜;郭晓来;;政府城市重大危机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7·21大暴雨为案例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李咏涛;刘学敏;李东明;;我国危机管制面临的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6年10期
8 李晓凯,石海峰;地下水超采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及其在典型地区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6期
9 蒋积伟;;新中国建立初期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周京平;王卫丹;;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初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祝江斌;重大传染病疫情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吴国斌;突发公共事件扩散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蒋积伟;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博文;完善新疆救灾物资储备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刘统圳;明清陕北灾荒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3 樊玲;我国古代荒政的发展及荒政与财政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方佳军;重庆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鲁克亮;清末民初的灾荒与荒政研究(1840—1927)[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冬;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若开;晚清时期的灾荒及清政府的赈灾措施[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伟娟;基于GIS的黑龙江省甘南县旱情等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峰;浅论南京国民政府之救济理念及实践[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邓昀;1954年湖南水灾与政府救助工作述评[D];湘潭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培建;张金铣;;蒙元时期的灾荒与荒政[J];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2 张艳丽;;嘉道时期的灾荒与社会[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赵晓华;;清代的因灾恤刑制度[J];学术研究;2006年10期
4 周友;曹琳;;灾荒与传统社会的应对——以魏禧《救荒策》为考察中心[J];科技信息;2008年31期
5 柴勇;;论朱熹对社仓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陈凌;;北洋政府时期荒政述论[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谷文峰;郭文佳;;清代荒政弊端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宁可;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J];文献;1994年02期
9 赵昭;;论明代的民间赈济活动[J];中州学刊;2007年02期
10 王志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河南的灾荒[J];许昌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永忠;;历代荒政史籍概说[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志鸿;;试述朱熹的荒政思想和荒政实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郑二红;盛邦跃;;试析徐光启的荒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张卫明;;两江灾荒与沈葆桢防治灾荒的思想及其实践[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荣光;;饥荒与明朝政治关系试论[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张兆裕;;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7 李俊丽;;明代前期北方地区的灾荒与荒政[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宫长为;;说“丧荒”——《周礼》官联内容考辨之三[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9 罗禧;;近代黔商与社会慈善——以华之鸿为中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春梅;;河东“丁戊奇荒”探研——以河东碑刻为主[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荒政学研究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10年
2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郑南;明朝兴亡:跳不出的荒政死结[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卢毅然 焦雯;吁天“铁泪” 多艰民生 斑斑点点洒青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张兆裕;晚明富民的救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高昌 刘茜;重视防治灾荒的历史经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7 李文海;灾难锤炼了我们民族的意志[N];人民日报;2008年
8 倪玉平;清代救灾制度之“荒政”[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王冉冉 魏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李文海邋朱浒;在灾害面前挺起民族的脊梁[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3 佳宏伟;区域分析与口岸贸易[D];厦门大学;2007年
4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高臣;光绪朝(1875-1908)灾荒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周全霞;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民食安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邵侃;中国古代农业灾害防减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卜风贤;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若开;晚清时期的灾荒及清政府的赈灾措施[D];吉林大学;2008年
2 尹万东;中国古代赈济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樊玲;我国古代荒政的发展及荒政与财政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韬岚;试论清代陕南地区的荒政实施[D];复旦大学;2010年
6 傅振宇;宋代荒政变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凤英;六朝荒政[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逮惠娟;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顺直灾荒与荒政[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魏伟;宋代荒政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黄平芳;六朝荒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54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5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