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绍兴更化与诗坛新变
[Abstract]:After Qin Hui's death, Song Gaozong, while insisting on the policy of discussing the peace with Jin, went further, cleaned up Qin Hui's party members, rehabilitated the scholars who had been excluded and persecuted during Qin Hui's autocratic power, reorganized the bureaucracy, and put an end to the situation of party politics. It changed the political high pressure environment during Qin Hui's autocracy, made the speech environment relatively loose, and the literati class'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was high. 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a new change in the poetry world. The tradition of expressing feelings and concerns about reality and the function of reflecting reality have been restored. Poets have praised the New deal through poetry, expressed their enthusiasm fo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and made bitter sarcastic remarks on Qin Hui and her party members. And set off a wave of current affairs patriotic poetr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vasion of Yan Liang. During this period, Zhonghing poet gradually replaced the Nandu poet and became the main force of the poetry world. The political pattern,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and the trend of poetic style in Shaoxing are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of ZTE poetry.
【作者单位】: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牡丹江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MNUB201506)
【分类号】:I207.2;K2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4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兵;《容斋随笔》的民俗材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清之;;汉初士人隐逸情绪与汉代隐逸文学的发端[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罗霓霞;;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两种不同的选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尹福Oz;;魏晋挽歌与士人心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白一瑾;;论清初贰臣士人的心灵荒芜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苗民;;从刘基的《二鬼》看明初士人心态[J];丽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郝美娟;;明清之际节烈诗歌小议——由明清之际节烈诗歌看士人心态[J];理论界;2011年02期
7 逯雪梅;;宋代元宵词中的士人心态[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8 黄澄华;;从唐宋元部分鞍马的文本与绘本看士人心态之转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海涛;;秦汉时期士人的心态变化——以《古诗十九首》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唐丽丽;;写心与释怀:明代诙谐小说对士人心态的观照[J];名作欣赏;2012年1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边;文学思想史扩展的学科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玉璞;“三教合一”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呈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化兵;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与诗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维昭;儒学文化的悖离与回归[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8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5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