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历史时期中国麝与獐的区分

发布时间:2018-10-12 19:06
【摘要】:麝与獐有颇多相似处,致使古今文献记载都有将“麝”误称作“獐”现象,进而造成一些研究历史时期动物分布与变迁学者的失误。文章在考证文献记载相关物种的时空基础上,综合麝与獐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尤其是生态环境变化与古今延续等相关情况,对历史时期麝与獐的分布进行研究与鉴别,提出此二物种既有各自的单纯分布区,也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并划分出这些区域。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musk deer and deer, which result in the phenomenon of "musk deer" being mistakenly referred to as "deer"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records, resulting in some mistakes of scholars on anim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in historical period. Based on the spatiotemporal and temporal basis of the related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musk deer and deer in historical period was studied and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the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species have their own distribution regions and the same region distribution phenomenon, and they are divided into these reg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2 尤玉柱,董兴仁,蔡保全,孙英龙;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哺乳动物化石[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5年03期

3 张家诚,朱明道,张先恭;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J];科学通报;1974年04期

4 郭光普,张恩迪;舟山群岛獐的分布[J];兽类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勇,傅仁义;渤海海峡发现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J];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02期

2 施和金;安徽历史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3 黎道洪,罗蓉,宋锡章;贵州省啮齿动物地理区划[J];动物学报;1999年03期

4 冯江,陈敏,刘颖,李振新,张喜臣,周江,张树义;五种蝙蝠形态与回声定位叫声的性别差异[J];动物学报;2003年06期

5 谷晓明,涂云彦,蒋大池,杨华矶,汪莹;贵州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6 刘颖,伦小文,李振新,金龙如,张喜臣,冯江;吉林省发现绯鼠耳蝠[J];动物学杂志;2005年01期

7 李晓春;吴孝兵;马陵合;;我国古代扬子鳄减少原因考证[J];动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8 谷晓明;;贵州6种蝙蝠的核型[J];动物学杂志;2006年05期

9 李庆卫;陈俊愉;张启翔;;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地下发掘炭化果核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10 王跃华,马丹炜,葛方兰;青城山风景区维管植物区系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丁由中;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段伟;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晓东;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研究、区域性危害区划及GIS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明海;基于3S技术的马鹿生境破碎化及其生态影响的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玉娥;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丹炜;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森林植被生态学特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罗兰英;建国初期四川的禁毒运动(1950-1952)[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瑾;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5 那晓凌;《齐民要术》所见抗御灾害的思想及措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方;扬子鳄的行为和时间分配研究及其分类地位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向鹏;贵州地区3种园养野生动物常见疾病的调查及防治对策[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关磊;吉山岛枯水期和洪水期獐(Hydropotes inermis)的生境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明融;地区主义下休闲性旅游宾馆的景观设计——以都江堰地区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邵伟庚;东北地区人工驯养梅花鹿线粒体控制区遗传特质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阳,姜仕仁,郑忠伟,方国伟;浙江海岛鸟兽地理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报;1986年01期

2 张家诚;气候变迁研究现状的几个问题[J];大气科学;1977年03期

3 王开发,张玉兰,叶志华,蒋辉;根据孢粉分析推断上海地区近六千年以来的气候变迁[J];大气科学;1978年02期

4 陈承惠;蓝东兆;于永芬;张维林;;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晚第四纪地层[J];第四纪研究;1990年04期

5 徐余tD;;福建惠安的印度象臼齿[J];古脊椎动物学报;1959年03期

6 李有恒;韩德芬;;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8年04期

7 李培英;庙岛群岛的晚新生界与环境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年04期

8 卢演俦,安芷生;约7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系列探讨[J];科学通报;1979年05期

9 张先恭,孔翼,徐

本文编号:2267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67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