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国的理论——西方汉学家的思考与启示
[Abstract]:Since 1980's,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western theor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Because the academic circles are busy studying and imitating the western theories, the academic discourse is basically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theories, which causes some scholars to give out the cry of "excess theory and lack of experience".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that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academic research, China's experience is not lacking, but China's own experience has not been able to effectively ente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result is Western theoretical discourse.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河东校区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汉学家的中国美学研究——以现代性审理为中心”(编号09CZW010)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2M51099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耘;知其不可译而译之[J];读书;2001年09期
2 卜松山;中国美学与康德[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王丽;;被诅咒的家族——论尤金·奥尼尔家族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李岩;;关于“经典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苗吉友;蒋雪丽;;转变我们认识文学本质的思维方式——几种文学本质观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荣翼;;文学研究的学理规则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周惠;;接受视阈中的经典建构——以现代文学史及相关研究对茅盾的接受为例[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7 慕晓东;;风景园林批评的可能性:兼论历史理论、实践与批评的关系[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申文开;论雷蒙德·卡佛文学场的生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2 杨笑一;两种宋词传播方式特点的比较及其对宋词演变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3 仲璨;沈从文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滟;;学术话语中的级差范畴化及其修辞劝说构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普慧;;论中国学术话语的当代建构——基于历史进程的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李倍雷;;构建艺术学理论的中国学术话语[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1期
4 彭建武;;学术话语中的引语分析[J];英语研究;2005年02期
5 海军;;从“中国设计”到“在中国设计”[J];美术观察;2010年02期
6 陈泽环;;立足文化根基的引进和革新——梁启超学术话语的启示[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7 陈颖;;汉语学术话语中传信语的多重功能[J];语文学刊;2010年03期
8 周实;槛外人谈[J];书屋;2000年09期
9 郜书锴;;“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该怎样翻译[J];国际新闻界;2007年08期
10 王云波;谢永芝;;论当代教育管理学术话语的规范策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长和;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中国转向如何可能[N];文汇报;2011年
2 刘武俊;司法改革的学术话语及利益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刘凌;建构独创性学术话语[N];社会科学报;2005年
4 李倍雷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学术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通讯员 蒋晶丽 戚家坦 本报记者 左丹;学术话语权还给教授[N];湖南日报;201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郑杭生;把握学术话语权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秦宣;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N];湖北日报;2014年
8 谭学纯;学术期刊:学术话语的集散地[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艾昕 焦兵;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毕玉才 吴春燕 高平 特约记者 刘勇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王立强;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娅芬;经济学科的国际学术话语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郑磊;学术话语的大众化转型与沟通障碍的解除[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7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26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