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隐性表达
本文关键词:论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隐性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4年
论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隐性表达
黄丹
【摘要】: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一些外来的文化意识形态在不断影响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博弈中,中国的主流文化自身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去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陈旧思想,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国国家实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中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在发展中面临着被边缘化、被淡化弱化、被误读化、被教条化等严峻挑战。因此,推进主流文化宣传方式的创新、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 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传播文化思想的使命。中国纪录片最初的形态是说教性极强的专题片、科教片。然而自2005年以来,电视纪录片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它以更加新颖的叙事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亲民的人文视角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具有代表性的有《故宫》《郑和下西洋》《去大后方》等。自此,中国的纪录片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加深了世界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人文历史纪录片以《故宫》《敦煌》《大国崛起》等精品纪录片的热播,成为了人们最受欢迎的一类纪录片。它的制作、传播、营销等方面都日渐成熟。因此,作者选择此类纪录片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分析其社会影响力与传播效力,进一步论证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隐性表达方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纪录片与电影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影的叙事学和符号学也可用于研究纪录片本体。而对纪录片主流文化的研究,还需借助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总而言之,本文会通过以上电影符号学、意识形态理论和叙事学这三个理论维度,最终完成出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架构。这在之前的理论文献中是不曾有过的,然而对现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这对从业人员之后的实践也具有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娜;;视觉传播中的“情景再现”模式[J];当代电视;2007年08期
2 毕秋晨;赵冠杰;;解构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发展历程[J];电影评介;2013年07期
3 陆莉莉;;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略论西方精神电影分析学的理论来源[J];美与时代(下);2010年09期
4 王淑芳;;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闾建森;;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J];视听纵横;2008年03期
6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张同道;胡智锋;;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忠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引领[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2 王文兵;;理解之花常开:走进诠释学世界——《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读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鲍可欣;;韩剧的心理宣泄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乔芳芳;;“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郑晓红;;消费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茅根红;陈志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金鑫;文学中不能承受之轻——析当下小说的浮躁与媚俗传播现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群英;奏中虽有前朝曲,却是新翻杨柳枝——试谈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徐晓风;刘爱军;;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兼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鸣;;意识形态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与常:关于社会转型方式的历史思考”历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黄典林;;媒体主流叙事的边缘解读及其社会逻辑——以北京大栅栏地区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周凡;;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堂发;;新闻传媒与公共政策论辩[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6 史志高;;私密空间生产:手机短信社会影响研究的新路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周立;;大众传媒热“秀”与媒介意识形态安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王永贵;邱斌;;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若干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9 凌玉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性功能性的命名——兼谈社会意识形式的实践向度[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沈珏;中职校语文拓展课程影视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鲁东海;电视新闻伦理的道德冲突与救治[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宝秀;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市场与产业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艾茜;大众的神化与神话[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娇;霓裳清影千秋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燕敏;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嬗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道国,冯际庆;纪录片三忌[J];电视研究;1999年08期
2 彭兆荣;口述/书写:历史的叙述与叙述的历史[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3 崔露什;;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02期
4 侯惠勤;;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的创新[J];新视野;2010年02期
5 孙亮;;破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五个伪命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冶夫;纪录片是什么????[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2 倪祥保;论纪录片真实及其象限阈[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3 郭艺芳;纪录片的多种“解说”形式[J];中国电视;2003年05期
4 肖平;纪录片知觉形式及类型研究论纲[J];中国电视;2003年06期
5 曹迟;纪录片的故事性浅谈[J];当代电视;2003年08期
6 冷冶夫;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J];当代电视;2003年12期
7 高建国;纪录片形态选择的制约因素[J];声屏世界;2003年11期
8 欧阳宏生,赖黎捷;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低谷[J];新闻界;2003年06期
9 禹成明;调转枪口的施润玖——看纪录片《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J];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10 贾爱民;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意识[J];青年记者;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贝;[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N];辽宁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英子;[N];青海日报;2010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N];深圳商报;2010年
7 喻德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3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5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静波;纪录片创作的艺术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国春;论技术支撑下的纪录片[D];河北大学;2008年
8 陈勇志;纪录片形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淑洁;类型学视角下数字纪录片的选题与叙事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楠;纪录片声音要素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隐性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