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化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4 08:45
【摘要】:30年来的中国文化史研究,由"文化"的定义发端,然后推及文化史的范畴、学科范围、研究对象、方法论特点等方面,以"专史说"和"范式说"较有影响。学界关于中国文化史基本特质、基本规律的探析,主要通过文化通史类著作及通论性文章体现出来。呈现中国文化纷繁鲜活的生命样态,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成就所在。划分区域研究、断代研究或专题研究,是这方面探索的几种主要形式。中国文化史研究经历了辛苦探索之路,其间尤具活力的是"社会文化史"研究、"民间文化史"研究的潜沉推进。最大缺憾是少见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专家之作。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深化,除了博采异国之长,更应该注重从丰厚的中国传统史学中去吸取理论营养。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in the past 30 years begin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and then extends to the category of cultural history, the scope of discipline,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ology, and so on, with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 history theory" and "paradigm theory".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in academic circles is mainly reflected through the works and general articles on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to present the vivid life of Chinese culture. Regional study, epoch study or monographic study are the main forms of exploration in this field.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has experienced a hard way of exploration, especially the study of "social culture history" and "folk culture history". The biggest drawback is the rare work of experts with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deepening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absorbing the theoretical nutrition from the rich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addition to taking advantage of foreign countries.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兵;;新文化史与历史学的“文化转向”[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2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翅,闻娱;春秋战国传播活动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石明庆;《文史通义·原道》篇发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达敏;;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赵连稳;;略论长篇小说的历史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夏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佛教文化的吸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6 刘东青;西部散文魅力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戴海斌;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庞德谦,周旗,李洪涛;地理场理论的几个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9 罗教论,丁银燕;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3年06期

10 王嘉川;论胡应麟对伪书价值的认识[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爱强;;略论“和谐”意识在中华造物设计中的体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张玉菡;;略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文化的功绩及其经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魏东;;实斋学术思想的实学取向与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杨华;;论闻一多的中国文化史研究[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8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史广超;;四库馆臣辑《永乐大典》佚书考[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潘洪钢;;中华民族文化的互动与发展——以南方民族游耕文化为中心的讨论[A];汉水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晓刚;伤寒学术发展史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沈海宁;我国文物事业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玉珠;现代化国际都市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元琪;近代中国妇女放足运动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8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10 李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兵;西方新文化史的兴起与走向[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姚尚书;盛世与民生问题的思考[N];淮南日报;2008年

2 记者 曹玲娟;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吴原元 华东师范大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外中国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陈静;海外中国学:从边缘走向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本文编号:2309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09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