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科举对传统制度文化的自觉革新

发布时间:2018-11-06 12:07
【摘要】:科举制是生成于中国中世纪前期而持续至近代的一项综合性文化制度。它内含学科考试、文化传承、政治选举、士人品第等多重文化要素,以制度文化的历史递进自觉激促自身革新,呈示了这项制度从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向隋唐直至近代科举制的规范文化的进步。
[Abstract]: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ystem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of China and lasted to modern times. It contains many cultural elements, such as subject examin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political election, persona, and so on. With the history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it consciously stimulates its own innovation, which shows that this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Han Dynasty, and from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o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o the modern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normative culture progres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K2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春秀;略论罗隐的讽刺诗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赵娜;清末科举考试内容改革述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田道英;齐己交游考[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吴在庆;科举试赋及其对唐赋创作影响的几个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王辉斌;;初盛唐诗歌新笺[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虹;科举制与文学浅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铁钧;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形式及其汉译评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谭全球;岑参诗歌的辞奇神弱[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黄敏;科举制度在越南的嬗变及其对越南文化的积极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宋致新;长江流域女性文学通观[J];江汉论坛;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栾成显;;宋元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明太祖的经济政策[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杨孟衡;;上党古赛仪典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杜文玉;梁丽;;五代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4 陈福升;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岩;论唐代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D];山西大学;2004年

2 周睿;一榻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斢[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郝志洁;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於泓枚;宋明遗民诗歌创作心理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章海凤;清代海宁查氏家族诗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康粟丰;唐代流贬文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凤翔;五代士人群体及士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琦;齐已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郭海清;陈登原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文成;笔试主观性试题评分误差及其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建;严复在近代教育史上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王凯符 ,漆绪邦;戴名世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李华;康熙对汉族士大夫的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4 朱眉叔;评清代几位思想解放的作家[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5 段熙仲 ,潘君昭;《儒林外史》和文字狱[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6 蓝翎;略谈《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J];文史哲;1980年06期

7 明;《聊斋志异》研究中的争鸣问题[J];文史哲;1980年06期

8 周先慎;从《范进中举》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9 黄立业;释义的科学性举例[J];辞书研究;1980年04期

10 枕戈;;《聊斋志异》及其作者蒲松龄[J];图书馆;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凡炎;;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唐群;;武则天开创武举时的形势分析[A];武则天研究论文集[C];1997年

3 黄春慧;;图书馆优质的服务源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A];福建省迎接21世纪的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罗宗涛;;唐人题壁诗初探[A];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阮仲皋;;人员选拔和训练途径探索[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沈治钧;;求索文行出处之道:《儒林外史》主题思想重议[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沈治钧;;《儒林外史》: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宏明;;多重视野中的清水岩——历史人类学的解读[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9 裴相贤;;张载礼学思想考[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阎琦;;关于李白的户籍、婚姻及科举的余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教科院 王晓春;家庭教育有误区[N];北京日报;2000年

2 徐媛媛;云大与云南贡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程旭彩;“语文”一词的由来[N];河南科技报;2000年

4 宋祖荫 龙雁;培养学生多动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水天长;从科举取士到近代学堂的建立[N];甘肃日报;2001年

6 张金海;加强人事考试制度建设为实施人才战略服务[N];经济参考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甘险峰;余秋雨万里归来话人文[N];深圳商报;2001年

8 朱鸿召(解放日报社);陈学昭“心事”绵绵[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特约撰稿 陶继明;嘉定博物馆——科举制度的兴衰[N];文汇报;2001年

10 廖奔;借鲁迅还魂[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利峰;晚清粤澳闱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D];暨南大学;2006年

5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6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峰;《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东;对广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长文;明代科举取士中的时务策研究——以登科录为中心[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章晓历;唐宋八大家新探[D];扬州大学;2001年

5 叶德明;袁世凯与直隶新政[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俊起;清代中晚期科举考试偏重书法风气之考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谭建川;日本传统启蒙教材——往来物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齐慧敏;林乐知的教育文化观及在华主要活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曲荣伟;元、明负心婚变剧及翻案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益;论宋代文官制度充分发展的三大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14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14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