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

发布时间:2018-11-06 13:30
【摘要】:自秦汉以至清代,我国每石皮粮(如南方的稻谷,北方的粟谷、高粱)的价格为:汉代30—130钱;魏晋南北朝250—500文;初唐至盛唐50—200文,唐后期200—400文;北宋200—700文,南宋1000—1500文;明初250—300文,明中后期400文。清代顺康之际300—800文,康乾时期1000—1600文,嘉道至清末2000文以上。总体而言,各个朝代的前期尤其是初唐、盛唐和明代,经济繁荣,政治鼎盛,,此时的粮价格外低廉平稳,人们多有谷贱伤农之叹。汉初每石皮粮三四十钱,明清初期均为300文上下。由于明清的斗桶比汉代的大四倍,因此,经历近二千年,粮价实际变化不大。此外,粮食地区差价很大,大
[Abstract]:From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price of grain per stone in China (such as rice in the south, millet in the north, sorghum) is 30-130 dollars in the Han Dynasty, 250-500 in the Wei, Jin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250-500 in the Wei, Jin,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From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o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50-200, 200-400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200-700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1000-1500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250-300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and 400 in the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Qing Dynasty Shunkang 300-800, Kangqian 1000-1600, Jiadao to the late Qing 2000 more. In general, the early period of each dynasty, especially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and the Ming Dynasty,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the political prosperity, at this time the grain price is extremely low and stable, people often have the grain base to hurt the farmer sigh. At the beginning of Han Dynasty every stone grain 30-40, the early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300 languages. Because the bucket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four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Han Dynasty, the grain price changed little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in grain prices in the region is very larg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神保;南朝的台传[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简讯[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胡和温都尔;新版元史校正札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1期

4 王以铸;;谈谈古代罗马的“书籍”、“出版”事业[J];读书;1981年12期

5 张孟伦;隋代史学[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6 俞平伯;谈周美成《齐天乐》的评语[J];名作欣赏;1982年05期

7 张岳奇;九股辨[J];贵州文史丛刊;1982年03期

8 王以铸;;再谈古罗马的“书”[J];读书;1982年11期

9 陈曼平 ,张克;李贽政治思想异议[J];求是学刊;1983年06期

10 祝秉权;曾庆富;;解“且为忠魂舞”之“且”[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寅宾;;五代楚国诗人沈彬考辨[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刘学锴;余恕诚;;《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旧笺补正与佚文补遗[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浩;;中唐窦叔向家族贯望新证[A];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何德章;;释“荆州本畏襄阳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5 吕士朋;;明成祖征伐安南始末考[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陈怀仁;夏玉润;;中都留守司初探[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若亚;;《明督抚年表》校补(二)[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8 梅桐生;;从《九辩》看宋玉的心态[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9 韩成武;;新发现的两条研杜资料[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传志;;《全宋诗》佚诗及误收考[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永波;腹有诗书气自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张志和;《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N];光明日报;2000年

3 梅章华 田宜龙;幽香溢“书吧”[N];河南日报;2000年

4 张珏娟;毕业消费大套餐[N];四川日报;2000年

5 卢晓辉;关爱灵魂[N];光明日报;2001年

6 余建军;神清骨秀[N];美术报;2001年

7 中国青年出版社 邓中和;特种纸——装帧材料的特殊美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8 李鸣生;散文是文学的一种放松[N];学习时报;2001年

9 张鹰;女人可以美到老[N];中国老年报;2002年

10 李平晔;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圣经[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正寿;谢赫“六法”对朝鲜时代文人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毅;宋代俳谐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爱丽;王朔作品语言风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刘玉;政论语体常用词的统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晓明;从《晋书》看《世说新语》对史传文学的贡献[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玲;《秋笳集》中的东北地名考释[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4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14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