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试赋:由才性之辨到朋党之争——以唐宋两代为中心的考察
[Abstract]: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Fu began in the Tang Dynasty, with Fu and Talent as the core at the beginning. Scholars, ancient writers and ci fu scholars discussed whether the scholars of ci Fu could choose the true scholars of learning for the country. However, from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to the Song Dynasty, especially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arty contention in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literary meaning of the ci Fu scholars and the classics and righteousness scholars evolved into the tools of political struggle, which made the debate of the trial Fu have a strong feeling of feeling and the color of the party contention. Therefore, the creation of ci Fu is not only a change in the pure literary meaning of ci Fu, but also has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the times, the views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debates of the gentleman and the villain. Only from this dimension ca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Fu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explai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课题资助项目(20070094)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培;北宋后期的党争与辞赋创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陈峰;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肖建新;南宋绍熙内禅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文锁;;突厥的墓上祭祀[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张思齐;;从《小雅·小e房词橐椎墓采爰嫒輀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姚永辉;;朱熹、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4 巩本栋;;论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的创作[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昊;;辛弃疾与朱熹[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静;;试论稼轩的咏春情结与咏春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承相;朱子早年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艳秋;戴震重知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双;吕夷简与宋仁宗前期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张雷;王安石的变法教育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5 肖鑫;唐宋时期的书画买卖和市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守芝;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思想之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谢敏;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岳宗伟;先秦儒家家庭观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9 周益;论宋代文官制度充分发展的三大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巨传友;陈与义战乱诗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培;北宋后期的科举改革与辞赋创作[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丁;;古代官场年龄潜规则:为何官员在年龄上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中文版问世[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王婧姝;清代金榜:揭开科举神秘的面纱[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冯林;规模宏大的文化遗产整理工程[N];人民日报;2010年
3 ;科举展海外举办 温哥华观众称奇[N];人民日报;2003年
4 李恩柱;不可孤立看待遴才方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河西;废除科举制度的必要性[N];东方早报;2005年
6 本刊记者 丁洁;千年科举制 兴衰从头叙[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傅兴国 作者为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副司长;科举制度——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国风;举的兴起与门第的消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9 房列曙;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N];光明日报;2004年
10 于 娜;如果孔庙立了“高考状元碑”[N];中国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8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1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