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20 17:52
【摘要】:万历十二年王阳明获准从祀孔庙,是明代思想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大事,但却因史籍记载混淆矛盾而产生几个认知上的困难。明穆宗、神宗两朝《实录》、《万历起居注》、《国榷》等书以及当时涉事人物的奏疏等公私文字,在记述曲折的从祀过程时发生了问题。其实,万历十二年廷议从祀之事,主持者礼部尚书沈鲤采纳了不利于阳明的观点、意见,认为阳明所获支持甚少,因而疏请不予从祀,而阳明之终获从祀,则是由于首辅申时行特别向神宗皇帝申说请求所致。廓清各种记述上的时序淆乱,是辨正此事的关键原委,进而说明学者引用明人记述来讨论此事时,不能径以所见作为根据。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of Ming Dynasty that Wang Yangming was granted permission to worship the Confucius Temple in 12 years of Wanli, but several cognitive difficulties arose because of the confus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Ming Mu Zong, Shenzong two dynasties "Shi Lu", "Wanli Juju Note", "State discussion" and other public and private characters, such as the characters involved at that time, had problems in describing the tortuous process of worship. As a matter of fact, during the twelve years of the Wanli calendar, Shen Li, who presided over the ceremony book, adopted a viewpoint against Yang Ming. He thought that Yang Ming received very little support, so he was not invited to follow the ceremony, and Yang Ming was eventually given a sacrifice. It was due to the request of the emperor of Shenzong. It is the key to correct this matter to clear up the confusion in all kinds of records, and to explain that the scholars can not use what they see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ng this matter by citing the Ming people's narration.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耿少将;;地震带上的羌族与震后羌文化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陶明选,李勇;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5 陈学霖;;刘伯温传说的产生及其演变——“人物神化”与“文化交流”[A];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C];2006年

6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7 陈学霖;;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8 南炳文;;朱元璋撰二丘乐章的重视民众思想[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9 毛佩琦;;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明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刘祥学;;论明朝中后期的边将失守之律[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8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倪永明;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民;王阳明的心学与美学合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王勇;试论王阳明的社会历史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高启新;;与王阳明《致谢源书》的照面[J];山西文学;2007年09期

4 丁为祥;;觉悟、认知与生存境界——王阳明“龙场大悟”的发生学解读[J];哲学研究;2009年11期

5 范同寿;;王阳明与贵州[J];当代贵州;2010年11期

6 А.И.科布泽夫;王德有;;王阳明与道家哲学[J];世界哲学;1988年02期

7 沈善洪;钱明;;论王阳明早期思想性格的形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8 屠承先;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9 陈寒鸣;论王阳明心学与封建政治──从政治文化视角对阳明心学的透视[J];河北学刊;1996年01期

10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J];浙江学刊;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兆路;潘钰卿;;说性灵,道阳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张庆熊;;瑞士学者耿宁谈王阳明的“良知”与“见闻之知”[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全国王阳明纪念地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汇报材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海涛;;论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道德构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孙开泰;;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6 张明;;王阳明与贵州阳明学派[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10 耿宁;曾亦;;王阳明及其弟子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关系的讨论[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少雄;上杭兴起“王阳明与上杭”学术研究热[N];闽西日报;2009年

2 厦门大学哲学系 乐爱国;王阳明:论自然知识[N];光明日报;2011年

3 山东潍坊第七中学 韩英;王阳明观竹的哲学启示[N];学知报;2011年

4 解玺璋;该轮到王阳明了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蒋凤;“象祠与王阳明”高级学术论坛在黔西举行[N];毕节日报;2010年

6 北京林业大学 王传书;全球视角下的王阳明[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N];光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彭雅 钱丽;贵州:阳明心学的“原点”[N];贵阳日报;2009年

9 余怀彦 岳红玲 录音整理;陈来:王阳明哲学的圆融境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帅佳希 唐施颖;纪念王阳明龙场悟道五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2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3 鲍世斌;明代王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晓鹏;王阳明哲学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洪卫;论王阳明的身心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D];南开大学;1995年

9 童中平;随处体认天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因奇;唐君毅论王阳明哲学[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雷松;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殷小燕;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剑虹;王阳明哲学对《大学》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03年

6 赵晶;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瑾;心学与管理[D];苏州大学;2003年

8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薛荔立;王阳明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利娜;道德主体性视域里的王阳明“良知”学说[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45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45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