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Abstract]: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a historical movement of rendezvous as well as a movement with central purport. A homogeneous image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formed by accident,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ime and posterity. From a relative macro perspective,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explores whether the latter is a response to external shock or a self-awakening, and examines how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new developed into a war against "cultur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ow the original and original efforts of the two sides are compatible with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movement and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and so on, so as to examine the heritage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t-May 4th er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y 4th Movement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田;;文化翻身:梁漱溟的憧憬与困窘[J];近代史研究;2016年06期
2 罗志田;;国家目标的外倾——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的一个背景[J];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3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5期
4 罗志田;;陈独秀与“五四”后《新青年》的转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5 柯继铭;;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罗志田;“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罗志田;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8 罗志田;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J];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9 罗志田;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J];历史研究;1996年06期
10 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国强;;漫长的认知:中日之间的可比和不可比[N];东方早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2017年03期
2 黄春黎;;刘师培的白话创作及其民间视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3 笪梦雅;;从阅读史看陈独秀的思想来源与选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罗志田;;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J];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01期
5 刘新利;周晓艳;;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盐井天主教传播[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6 刘熠;;官府与民间的离合:清末四川基层书院改办学堂的历程[J];学术月刊;2016年08期
7 张朋;;《新青年》第八卷出版经费来源的史实考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年02期
8 张仲民;;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以刘师培为中心[J];学术月刊;2016年04期
9 孙宏云;;杨廷栋译《原政》的底本源流考[J];政治思想史;2016年01期
10 冯夏根;胡旭华;;20世纪20年代自由主义学人视域中的苏俄革命与中国革命[J];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田;;文化东西:梁漱溟之问的时代性[J];探索与争鸣;2016年07期
2 罗志田;;异化的保守者:梁漱溟与“东方文化派”[J];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3期
3 罗志田;;近代“道出于二”语境下学科认同的困惑[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4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中)[J];近代史研究;2012年06期
5 黄兴涛;张丁;;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原文整理注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欧阳哲生;;新发现的一组关于《新青年》的同人来往书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罗志田;;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J];近代史研究;2008年06期
8 庄森;;《新青年》第八卷还是社团“公同”刊物——中国现代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辨正[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9 罗志田;;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10 罗志田;;“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J];历史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荣;试论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家;2005年05期
2 汪晖;周展安;;什么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关于“五四”的答问[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4期
3 茅盾;欧阳文·赵西;;华南文化运动概况[J];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4 侯宗肇;评五四文化运动[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田子渝;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述论[J];江汉论坛;1999年05期
6 吴江;;我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始于何时[J];世界;2006年06期
7 夏青;海外华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本昌[J];海内与海外;2001年02期
8 王嘉良;;战时东南文化运动成因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彭丽君;;香港新左翼文化运动:艺术与政治的可能[J];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02期
10 孙承蕊;;民族文化运动[J];北京成人教育;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洪峻峰;;瞿秋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孝桐;;萧县在抗战中的新文化运动[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3 秦文志;;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文化条件[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长发;;是名人 也是凡人——回忆杜老二三事[A];杜宣纪念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晖 早报记者 许荻晔;“20世纪充满悲剧,也留下遗产”[N];东方早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郑娜;从第一首“红诗”到文化大繁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记者 刘云伶;短信横扫佳节:是稀释了人情,还是新民间文化运动[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吴岩;十字路口上的科学文化运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徐信华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青年》与新青年[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张建丽;文学翻译的难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早报记者 顾文剑 李继成 实习生 王sピ,
本文编号:236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6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