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9-02-15 20:26
【摘要】:正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8日至31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十几个省市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2名学者,以及香港地区、台湾地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volution and Social change of Clan formation after Song Dynasty, sponsored by the Center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of Nankai University, was held in Tianjin from August 28 to 31, 2007. 32 scholars from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more than a dozen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s well as Hong Kong and Taiwan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中国社会史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近代史研究;2000年05期

3 王宏斌;;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第二届晚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4 朱海;中国三至九世纪历史发展暨唐宋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7期

5 杨宏;;“191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周t ;;清代客家盐商与宗族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马山堂;;浅析清末民初山西社会变迁对晋剧发展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常建华;;继往开来:进入新世纪的宋以后宗族研究——“宋以后宗族形态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林;2007年05期

9 夏远鸣;;从家族碑刻分析清代粤东宗族运作与祠堂管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灻先光;;明清以来新竹湖口客家地方社会变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怡;;韩国东亚大学召开中国新诗“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2 ;“‘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3 ;“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4 苏雪冰;余辞新;;关于第三届汉语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王希杰;;第三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周光召;;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段怀清;;“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黄挺;;世族与豪强大族之辨:明清之际潮州的宗族与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9 黄雪娜;金盛华;;社会变迁感知对农转居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辛自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4项横断历史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南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李平亮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大变局”与近代南昌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宋臻;以前瞻性理论视野把握社会变迁[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记者 塔娜;当代中国村落研究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之恺;“党的经济思想与社会变迁”研究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1年

6 沈杰;社会变迁下不容忽视的心理震荡[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杨宏;推动20世纪初中国历史转变时期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田垣;继承优秀节日传统 营造和谐文化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 林艳;深化学术思想研究 弘扬民主科学精神[N];福建日报;2006年

10 陈乔见 程洁;走进“释古”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D];苏州大学;2010年

6 邵华;湘军与晚清湖南社会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晨光;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D];南开大学;2001年

8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小军;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明;行帮与景德镇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5年

2 黄木升;晚清至民国河口茶市与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3 付强;建国后郑州市城市集合住宅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王舒怀;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新闻话语变迁究[D];北京大学;2005年

5 周凤施;近代以来社会变迁对我国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曾桂林;清末民初的慈善事业与社会变迁(1895-1928)[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少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贾冉冉;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伍建华;私人生活的新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3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23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