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我国古代对冲自然灾害风险的“荒政”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07 18:56
【摘要】:荒政作为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政府行为,包涵着丰富的原始风险意识。而从认识灾害的规律、以平籴法应对灾荒,到设常平仓自觉地转移、分摊灾荒风险,再到仓储的多元化、养恤的互保化和救灾的预案化,中国古代荒政逐渐成熟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的大致轮廓。
[Abstract]:As a government action to deal with natural disasters in ancient China, wasteland policy contains a rich sense of original risk. And from understanding the law of disaster, dealing with the famine with the law of buy money, to consciously transferring the warehouse to sharing the risk of famine,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warehousing, to the mutual insurance of pension and the preparation of disaster relief. The maturing process of ancient Chinese wasteland also reflects the outline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
【分类号】:K2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卜风贤;中国古代的灾荒理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荣祥;副词词尾源流考察[J];语言研究;2002年03期

2 洪波,曹小云;《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商兑[J];语言研究;2004年03期

3 巫鸿;郑岩;;对“中国青铜时代”的再思考[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4 夏海鹰;先秦儒法人性论对教育思想之作用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吴小平;从考古看闽越人的农耕经济形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项永琴;论陆贾在汉代经学史上的地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肖瑞玲;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开发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张少瑜;先秦兵家法律思想概要[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9 周晓陆;秦封泥所见江苏史料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硕民;;汉儒说《诗》情志关系的哲学阐释[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李力;“隶臣妾”身份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钱伟;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6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孙尚勇;乐府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9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岩军;江淹及其作品简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尹怡朋;秦汉养老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桂端;近代广西民间商品意识及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博;扬雄《法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铁峰;秦国富强及东并六国之地理环境条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7 董知珍;洪武永乐时期明朝与西域诸国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徐波;宋以前的檄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葛志毅;重论阴阳五行之学的形成[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1期

2 汤爱平,谢礼立,陶夏新,文爱花;自然灾害的概念、等级[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邵永忠;;历代荒政史籍概说[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卢毅然 焦雯;吁天“铁泪” 多艰民生 斑斑点点洒青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昌 刘茜;重视防治灾荒的历史经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王冉冉 魏玮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焦雯 卢毅然;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灾荒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陈晓径;历史学家必须冷静、客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芹;中国古代灾荒文献编目与著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2 王素兰;《康熙朝汉文xC批奏折汇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43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